去野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 热门景点 > 欧洲景点 > 正文

欧洲景点

甘肃六日游

东风 2024-09-15欧洲景点
【我的预约】写在出行前的话 在我来到 甘肃 之前很久,我就知道了 甘肃 是个有丰富历史遗产和自然景观的省份,作为一个长期生活在湿润南方亚热带平原上的人, ...……
【我的预约】写在出行前的话

在我来到 甘肃 之前很久,我就知道了 甘肃 是个有丰富历史遗产和自然景观的省份,作为一个长期生活在湿润南方亚热带平原上的人, 甘肃 吸引我的有 丝绸之路 上的驼铃、古代丝路带来的文明交流,有 敦煌 的鸣沙山月牙泉带给人的震撼,有莫高窟壁画中的古人衣食住行的描绘;有嘉峪关的巍峨,有近距离接触黄河的希望、有 兰州 拉面、还有崆峒山、麦积山和七彩丹霞, 山丹 军马场、 武威 、 天水 、 张掖 、 酒泉 这样的历史名城。我的脑海里经常回想着张骞开通 丝绸之路 ,霍去病征服 河西走廊 的战役,左宗棠收复 新疆 的壮志豪情和外国商旅使节纷至沓来带来的异域文化和物产,想起《凉州词》等的唐诗里的诗句。这是个和故乡 合肥 差异很大的多彩省份,有着大不一样的风土人情,所有的这些都吸引我来到这里。
虽然目前我已经回到家乡,但这短短几日中的所见所闻大大超出我之前的预计和想象,给我带来的是永生难忘的精彩记忆。通过这次旅程,我不仅是游山玩水,也比较留意得观察了 甘肃 的人文,这些都大大拓展了我的见识。我是个不喜欢说空话,不重视修辞的人,就写下这些没有文采的文字作为游记的开头。

我这次旅游是在欣欣旅游网上报了旅游团,团费本来是5600,后来每人和我一起住,我又补了900房差。我原本是想 甘肃 是我不熟悉的地方,那里的沙漠可能给我造成麻烦,坦率的说我就不该跟着旅行团来,行动不自由,而且跟团在等导游的时候花费了大量时间,只是住和行较为便利。还得坐卧铺车吃苦。我发现自己完全可以一个人来。

我们家人都没去过 甘肃 ,对 甘肃 缺乏了解,所以叫我跟团走才放心。我很多好友都叫我注意安全。为了应对 甘肃 的干燥天气,我带了护肤品和防晒霜,我认为这个季节去 甘肃 是不需要防晒霜的。
我是10月1日下午坐东航MU2321次航班来到 甘肃 的。我事先在易到用车预定了送机服务,14点出发,司机是个20多岁男子,而且我意外的发现(预定的时候没注意)他开的白色宝马车和我 青岛 的姐夫驾驶的是一种车型。司机是巢湖人,有能和任何人迅速拉近关系的能力。服务很好。他告诉我易到用车都是有三年以上驾龄的人驾私家车通过易到这个平台拉客,他是在药厂上班的,一月能挣1万,驾车主要是为了结识各种人,自从干了这个副业以后,他对 合肥 的路熟悉得不得了,零花钱也多了(我懂的)然后我向他介绍 合肥 历史知识。他介绍药厂的盈利方式。那辆宝马车应该值40万左右,我猜他是药厂持有不少股份的股东。或者就是药厂老板的儿子。他叫我收藏他,给好评,我照做了。司机服务很好。
车大概55分钟到了新桥机场,到机场找到旅行社送机的人取了票,16点55分飞机起飞了,中间经停十三朝古都 西安 ,拿着下飞机,在 咸阳 机场等了50分钟,然后重新上去。20点45分到了 兰州 。

推荐一部关于 甘肃 的纪录片《 河西走廊 》一共十集,系统得介绍了 河西走廊 的历史地理。配乐是雅尼的《 河西走廊 之梦》就是这部纪录片的配乐。

以下游记正文

兰州历史

按我的习惯介绍下 兰州 历史。

兰州 在战国时代及其以前是氏羌和匈奴的游牧地,距今1.5万年前,氏羌的先民创造了以彩陶为代表的马家窑文化。自夏、商、 周至 春秋时期, 兰州 属古雍州之氏羌牧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驱逐了盘踞在 兰州 一带的匈奴人,把 兰州 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在 兰州 地区设置 榆中 县。  兰州 ,始建于公元前86年。据记载,因初次在这里筑城时挖出金子,故取名金城,还有一种说法是依据“金城汤池”的典故,喻其坚固。两汉、魏晋时在此设置金城县。十六国前凉时又移金城郡治于此。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废郡置州,在此设立 兰州 总管府,“ 兰州 ”之称,始见于史册。后来虽然州、郡数次易名,但 兰州 的建置沿革基本固定下来,相沿至今。
  秦始皇统一 中国 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兰州 一带属 陇西 郡地。
  西汉初,依秦建制, 兰州 仍为 陇西 郡辖地。到了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军西征匈奴,在 兰州 西设令居塞驻军,为汉开辟河西四郡打通了道路。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在今 兰州 始置金城县,属 天水 郡管辖。
  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又置金城郡。宣帝神爵二年,赵充国 平定 西羌、屯兵 湟中 后,西汉在金城郡的统治得到加强,先后又新置七县。东汉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并金城郡于 陇西 郡。安帝永初四年(公元110年),西羌起义,金城郡地大部被占,郡治由允吾迁至襄武(今 甘肃 陇西 县),十二年后又迁回允吾。东汉末年,分金城郡新置 西平 郡,从此,金城郡治由允吾迁至 榆中 (今 榆中 县城西)。
  西晋建立后,仍置金城郡。西晋末年,前凉 永安 元年(公元314年),分金城郡所属的枝阳、令居二县,又与新立的 永登 县(在今 兰州 市红古区窑街附近)三县合置 广武 郡,同年,金城郡治由 榆中 迁至金城,从此金城郡治与县治同驻一城。
  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金城郡为 兰州 ,置总管府。因城南有 皋兰 山,故名 兰州 。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子城县为金城县,复改 兰州 为金城郡,领金城、狄道二县,郡治金城。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金城校尉薛举起兵反隋,称西秦霸王,建都金城。不久迁都于 天水 ,在618年,唐太宗李世民率兵消灭薛举, 兰州 被纳入唐朝版图。
  唐统一 中国 后,于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复置 兰州 。八年置都督府。显 庆元 年(公元656年),又改为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复改为金城郡。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又改金城郡为 兰州 ,州治五泉,管辖五泉, 广武 二县。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 兰州 被吐蕃所占,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河州人张义潮起义,收复陇右十一州地, 兰州 又归唐属。然而此时的唐朝已经衰落,无力西顾。五代时期和北宋初年这里先后属于张义潮后代建立的西汉金山国和曹议金建立的归义军政权1034年 兰州 被党项族占据。1038年西夏建立, 兰州 属于西夏, 到了宋神宗时期,1081年北宋大将王韶又从西夏国手中夺得 兰州 地区。
北宋时期,黄河河道继续北移,为防守之利,于神宗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三月,在旧城址北侧,又依河另筑 新城 ,其“基岩状如石龟,伏城垣下”,故名“石龟城”。1130年西夏趁金朝攻略宋朝 陕西 时又一次占领 兰州 ,直到1226年 兰州 被 蒙古 大军攻占。1227年元太祖成吉思汗即病逝于 兰州 兴隆 山。1370年,明军占领 兰州 ,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指挥同知王得对石龟城加以扩建,其后历代又在内城的东。西、南三面增筑外廓和深、广各3丈的护城壕,开设郭门9个,敌楼16座。(明代 兰州 城的范围大体西到 中山 路,东到 酒泉 路,南到武都路,北依黄河,我从地图上估测城内面积0.56平方公里,约相当于南宋至民国 合肥 城墙内面积5.6平方公里的十分之一)。公元1399年,明肃王迁府至 兰州 (今省政府驻地)。到了1497年, 兰州 都指挥梁瑄修筑东关外墙,城墙长“凡三百六十丈有奇”,约合今天1100多米。 兰州 在1643年被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占领,1645年清军占领 兰州 。清朝对 兰州 城屡加修聋,以砖包砌墙,北筑石堤,使 兰州 城成为防御外邦入侵的一个坚固的军事防御工程。清初依明建制, 兰州 隶属 临洮 府,卫属 陕西 都指挥使司。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裁卫归州。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复设 兰州 卫。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陕甘分治,设 甘肃 行省,省会由巩昌(今 陇西 )迁至 兰州 。从此, 兰州 一直为 甘肃 的政治中心。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 临洮 府治由狄道移至 兰州 ,改称 兰州 府,又改州为 皋兰 县。 兰州 为 甘肃 省、 兰州 府、 皋兰 县三级行政区治所。当时 兰州 府辖管狄道、河州二州; 皋兰 、金县、 渭源 、 靖远 四县。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陕甘总督衙门自 西安 移驻 兰州 ,裁减 甘肃 巡抚。 清朝时期又在 兰州 城墙的南面和西面修筑了南关和西关的城墙。清代扩建后的 兰州 城城墙内空间为2.7平方公里。清朝道光晚期, 兰州 有城市人口4万多人。1862-1873年, 西北 爆发了史称同治回乱的回族起义和民族仇杀, 兰州 曾经在1862年至1866年多次被回民起义军围城攻打。1866年清廷任命左宗棠为陕甘总督,左宗棠最后率领清军镇压了起义。在起义被 平定 后,左宗棠以 兰州 为大本营,为收复 新疆 做了大量准备,1877年左宗棠在 兰州 建立了 甘肃 历史上最早的近代工业企业—— 兰州 机器织呢局。1876-1878年左宗棠以 甘肃 为基地,率领4万湘军士兵击败阿古柏,收复 新疆 。
  辛亥革命后,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府(州)设道,并兰山、巩昌二府为兰山道,辖管 皋兰 、红水、 榆中 、狄道、导河、宁定、洮沙、 靖远 、 渭源 、 定西 、 临潭 、 陇西 、 岷县 、 会宁 、 漳县 等十五县。道尹驻省会 皋兰 县。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改道为区,变兰山道为兰山区。1930年军阀混战过后 兰州 城人口只有8600多人,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划 甘肃 省为七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皋兰 、 榆中 属第一行政督察区(专署驻 岷县 )。民国三十年,即公元1941年7月1日,将 皋兰 县城郊划出,新设置 兰州 市,与 皋兰 县同治今 兰州 城关区。市区面积16 平方公里,人口17.2万余人。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市区扩大, 东至 阳洼山,西至土门墩(不含马滩),南到石咀子、八里窑、 皋兰 山顶,北至盐场堡、十里店,面积达146平方公里。
  1949年8月26日,彭德怀率军击败马步芳, 兰州 解放。从此, 兰州 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建国以来, 兰州 市建置曾几度变更。 兰州 市现辖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红古五个区和 榆中 、 皋兰 、 永登 三个县 。 兰州 的古代名人没有有影响力的。我只知道明代的段续。现代名人有央视主持人朱军、水均益、李修平、张腾跃,影星罗海琼。地理学家、气候学家秦大河。 兰州 出版的《读者》是 中国 发行量最大的杂志。 兰州 牛肉拉面全国闻名。 兰州 特产玫瑰、百合、黄河蜜瓜,特色小吃出了拉面以外还有灰豆子、甜胚子、三炮台等。
 

到达兰州

 

到了 兰州 机场以后,按照导游的指点,买了机场大巴票,票价25元, 兰州 只有这一条线路。机场售票的姐姐和大伯看到我是外地人都笑了,露出赞赏的表情。从中川机场到市区一路上都是光秃秃的荒山,车程90分钟,到了底站。 兰州 是个建立在黄河边,南北两面山夹着的河 谷城 市,城市呈长条形,这个小山谷已经被城市占满了,以至于 兰州 新区和 兰州 机场都只得建在另外两处山谷中,城市缺乏发展空间,然而以我看, 兰州 之所以能成为 甘肃 的省会在于他的地理位置,清朝的时候 宁夏 和 青海 西宁 都属于 甘肃 省, 兰州 正好处在 河西走廊 、 宁夏 平原、湟水谷地、陇东地区这几大地理单元的交汇处,南北两面的山提供了防守的险要地势,黄河在城北蜿蜒流过,把陇东和河西分开来, 镇远 浮桥跨河而过, 兰州 城是绝佳的风水宝地。 天水 、 平凉 、 庆阳 自然条件虽好,虽然有更多平地,更适宜的气候,却无法控制 甘肃 , 河西走廊 气候条件差,明清时期 丝绸之路 又衰落,没有技术开发河西矿产资源,所以定 兰州 为省会是再合适不过。今天的 兰州 正好发挥了陆路连接 西安 , 银川 , 包头 , 呼和浩特 , 西宁 , 乌鲁木齐 这些 大城 市的作用。

兰州如庭宾馆


到达终点站以后,没看到出租车。一个黑头车司机问我到哪里,我看他不像不善的人,加之急着赶路、没有地图,就坐上他的车去旅行社安排的如庭宾馆,收了我25元。而我听 兰州 机场内卖大巴票的大伯说过,从终点站打的去酒店只要10元。我从黑头车司机闲聊那里了解到 兰州 交警默许他们在这 里拉 客。司机不太认得路几次带我在偏僻的棚户区穿行,然后安抚我说”小伙子,你放心吧,我还会害你吗?“我见识到了 兰州 破旧肮脏的一面。很多路还是死胡同。司机把我带到了酒店,我进去办理了入住手续,前台告诉我旅行社委托他们收我900元房差,我在去之前旅行社就已经有告知,我就付了。入住房间,一到 兰州 我就发现空气很干。

靠近 兰州 9路车的底站,位于排洪南路上。酒店背后不远的棚户区很破烂,卫生很糟糕,有很多死胡同。酒店里的设施还是比较全的,有电脑。洗漱用品。暖气。淋浴热水水温不稳定时常变凉。房间面积不大。不供应早餐。可以看到桌上摆着三炮台花茶。在这里洗澡的时候发出水声,不远处前台的阿姨还笑,也许 兰州 人这个时候不天天洗澡。  洗澡后赶紧涂上护肤品。我用的白云山大宝SOD蜜,真不错,我皮肤干燥,汗毛孔细小,涂了以后 甘肃 之行中皮肤没出问题。这还是我表姐推荐的,说这适合我的皮肤。
酒店里有暖气、电脑。 兰州 这个时候晚上已经比较冷了,我第一次在十月打开制暖的空调。

兰州如庭宾馆

兰州如庭宾馆

导游非要叫我7点半就走,只好第二天6点半就起床,前台服务员向我推荐了酒店楼下的拉面,名字已经记不清了,可能叫占富牛肉拉面或者叫马占国牛肉拉面。那个饭店7元的牛肉面会加少许牛肉丁,酱牛肉7元一两,我在 兰州 拉面馆里看到的鸡蛋都是水煮蛋而不是茶叶蛋或卤蛋。面条细又筋道,我点了不要葱花不加辣的,第一次吃到正宗 兰州 牛肉面,觉得很好吃,这是我这次 甘肃 之行吃到的最美味的牛肉拉面。
兰州 站的导游姓管,是个20多岁的姐姐,是我这次遇到的四个导游里最漂亮的。旅游团的车是一辆十几座的大面包车。

在面包车上等其他游客的时候和来自 北京 的一位爷爷和两位奶奶闲聊,他们很关心我,推荐我到鸣沙山骑骆驼。

兰州黄河水车博览园

第一个景点是 兰州 水车园。我到的几个 兰州 的景点都是免票的。
一进门可以看到段续的雕像,段续,字绍先,号 东川 ,他 兰州 段家滩人。1523年考中进士,在治理地方时,不畏权势,革除积弊,公而忘私,颂声载道。他任湖广参议时,见当地竹木所制的筒车,利用水力激轮旋转,提水灌田,功效显著,便详察其构造原理,绘制图样,走访农户,求教工匠,学习制造方法。晚年辞官后,返回 兰州 ,深感 兰州 地区黄河两岸农民屡遭干旱之苦,便自备木料,聘请工匠,按图仿制。但因对构造原理未尽精通,几番失败,几经修改图纸,终告 成功 。段续首次创建的一轮水车,安装在段家滩小南河,后人称之为祖宗车。此后, 兰州 黄河两岸农民均依式仿造,用水车浇灌农田,收效显著,至1949年 兰州 解放前夕,全市有水车252轮,提灌面积达10万余亩。水车浇灌,具有节省人力、畜力,成本低,好管理等优点。段续因地制宜,创制水车,为发展水利,推进农业生产,造 福桑 梓,做出了重要贡献, 兰州 人民至今仍末忘其功绩。

水车博览园

段续雕像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段续创制水车的情景。雕像位于水车广场东端,在南大门的中轴线上,雕像前面是直径26米的水车图案。他左手执图,右手置于胸前,左脚向前跨出,清风将衣摆吹起,面部表情慈祥、生动,似在思索,似在比画,似在指挥,宛若在现场指导建造水车。
段续雕像左侧的是南方竹制筒车,右侧的是段续创制的 兰州 木制水车。公元1556年,段续就是根据南方的竹筒水车创制了雄浑粗犷的 兰州 水车。历经四百余年, 兰州 水车日臻完善。她构造独到、工艺精湛、雄浑粗犷、风格独特。至一九五二年,二百五十二轮水车林立于黄河两岸,蔚为壮观,成为金城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由此, 兰州 被誉为“水车之都“而知名于国内外。

水车博览园

兰州 水车直径16米左右,16对辐条由车轴向车缘辐射构成巨轮,辐条顶端置刮水板,刮水板之间置40个长方体水筒,其下为凌空架设的木槽,可引水流。车轴固定在水巷石坝之上,河水涌入水巷,形成急湍,刮水板受力,驱动水车转动,水筒“倒挽河水“,倾入水槽以灌田。一轮水车可灌溉田地三百余亩。

水车博览园

水车博览园

水车园的广场·上有 兰州 特色小吃的展示。

水车博览园

水车博览园

水车博览园

水车博览园

脚踏水车,其原理是用力踩动木轮,由传动链条带动水车,达到提水灌溉的目的

水车博览园

水车博览园

推水车(又称水挂子),它依靠人力推动水车,将水提起,倾人水渠,灌溉农田。这个水车我推起来不费力。但长时间肯定不行。

水车博览园

水车博览园

这种大水车是靠水力推动的,车轴固定在水巷石坝之上,河水涌入水巷,形成急湍,刮水板受力,驱动水车转动,水筒“倒挽河水“,倾入水槽以灌田。一轮水车可灌溉田地三百余亩。

水车博览园

水车博览园

水车园位于黄河边,登上水车背后的平台就可以欣赏 兰州 黄河风情线。

水车博览园

兰州 黄河边的市容与 兰州 大部分地方比是很不错的,但是我去过 合肥 、 南京 、 杭州 、 西安 、 郑州 、 成都 、 兰州 七个省会城市就 兰州 城建最落后,和其他任何一个的距离都差得很远, 青岛 比这好多了。 兰州 城建不如 洛阳 ,也就比 开封 好一些。我觉得 淮安 和 黄山 也比 兰州 市容整洁漂亮,虽然没有 兰州 大和重要。(我真没瞎说)

水车博览园

黄河风情线两岸的绿化带和夜晚的华灯是对黄河风情线不错的点缀。

水车博览园

水车博览园

水车博览园

从大水车上用木头水管引水带动水力小水车。这小水车可以用来提供水磨拉磨、水锥舂米、织布机织布、纺车纺纱的动力

水车博览园

水车博览园

水车博览园

水车博览园

水车博览园

水车博览园

这是由水车带动的水力水锥,黄河边的水力带动的大筒车引水到水管,水从水管打到小水车的踏水板,引起小水车转动,带动转轴,转轴上的三组木板拍打三个水锥的杠杆,让三个水锥完成了舂米的动作,比人力效率高了很多,为了防止三个水锥杠杆需要的力太大,小水车转轴的三组踏板并不在一个平面上,错开一定角度,分解了力,保证了这组机械的正常运转,提高了舂米的效率。这个应该也可以给小麦和小米去壳。

水车博览园

水车园出口处还有几个古建筑,好像是访古的,风格比较像明清建筑。

导游告诉我们 兰州 有五绝“吃喝嫖赌抽'.
吃是指名扬天下的 兰州 拉面,喝是指 兰州 老酸奶,漂指的是坐羊皮筏子漂流黄河,赌是指 中国 发行量最大的《读者》杂志,抽指的是黄河牌香烟。

兰州 最大的特色可以用三个一来代替。一碗面,一本书,一张嘴。一碗面指的 兰州 拉面,一本书指的《读者》杂志,一张嘴指的是央视众多 兰州 籍主持人,以朱军、李修平为代表。
读者杂志社这次乘车看到过就在读者大道北端,黄 河南 岸,是一栋白色建筑。所谓 兰州 出名嘴我觉得主要还是和 兰州 民风有关。 兰州 人豁达外向又比较坚守传统理念,忠诚国家,所以能有很多口才和魅力很好又被我朝央视所接受的名嘴。 合肥 人大多数性格内向,又精明,头脑灵活。所以古代出的名人基本是政治家、军事家和谋士, 比如 范增。周瑜。杨行密、包拯、李鸿章、段祺瑞、李克农、吴邦国,LKQ(祖籍 定远 ,生长于 合肥 )我们那里的人要能被正统文化和全国大多数人所接受是比较困难的,不仅因为性格内向,而且思维说话行为的模式和 中国 北方、西南、两湖、两广。 福建 差异都很大。说话也不大容易被全国大多数地方的人听懂,江淮口音的普通话无法让江淮官话区以外的人感到亲切,所以我们那里出不了名嘴、主持人

这就好比 青岛 出了很多明星,而 合肥 出不了。与 青岛 人个子高、长得好看的多。性格外向豪爽、讲义气、乐于助人,有人来熟的潜质,善于和人交往。说普通话比较标准有很 大关 系。这是先天就有优势。

再 比如 说 合肥 周围的 安徽 沿江菜系和江浙一带的菜和小吃出不了东南地区,这与我们和全国大多数地区人饮食习惯的差异大有很 大关 系。 兰州 拉面虽然我觉得没 合肥 做的牛肉面好吃北方面食没东南地区面食精细,但是 兰州 拉面适合全国大多数北方人的口味。 合肥 的小笼包、冬菇鸡饺、桂花赤豆糊、鸭油烧饼、桂花饼就没那样能为 中国 人接受。

黄河母亲塑像

黄河母亲塑像

黄河母亲像位于 兰州 市黄 河南 岸的滨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园北侧,是全国诸多表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雕塑艺术品中最漂亮的一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全国首届城市雕塑方案评比中曾获优秀奖。
雕塑由 甘肃 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长6米,宽2.2米,高2.6米,总重40余吨,由“母亲”和一“男婴”组成构图。分别象征了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母亲(象征黄河)秀发飘拂,神态慈祥,身躯颀长匀称,曲线优美,微微含笑,抬头微曲右臂,仰卧于波涛之上,右侧依偎着一裸身男婴(象征中华人民),头微左顾,举首憨笑,显得顽皮可爱,象征着黄河母亲爱护保护着中华人民。雕塑构图洗练,寓意深刻。雕塑下基座上刻有水波纹和鱼纹图案,源自 甘肃 古老彩陶的原始图案。
同时,水波纹和鱼纹也反映了黄河流域的先民们对自然现象敏锐的观察力,说明了 中国 人内在的实力。雕塑前面另立一全国青少年地学夏令营于1984年8月所立“献给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母亲”碑。
这雕塑真不错。

导游管姐照的

在这里遇到一位特别会推销的大叔,他看到我眼睛见光流眼泪就在我没注意的时候把一个太阳镜装到我眼镜上,眼睛立马好了,想到 敦煌 太阳光更强烈,我就买了,一共38元,给了大叔40元,大叔说没钱找,就送我一个女孩戴的手链。他卖别人手链是开价10元。

黄河风情线

黄河风情线

在黄河母亲塑像背后的码头,我见到了黄河上的古老交通工具,羊皮筏子。我国以皮筏为渡由来已久。《后汉书》载,护羌校尉在 青海 贵德 领兵士渡黄河时,"缝革囊为船";《水经注·叶榆水篇》载,"汉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王遣兵乘革船南下";(旧唐书·东女国传)载,"用皮牛为船以渡";白居易在《长庆集·蛮于朝》中诗云:"泛皮船兮渡绳桥,来自 鄂州 道路遥";《宋史·王延德传》载,"以羊皮为囊,吹气实之浮于水"。可见,自汉唐以来,上自 青海 ,下至 山东 ,黄河沿岸使用皮筏,经久不衰。 兰州 何时流行皮筏,因缺乏史载而难以确定。据(王进宝)载, 清康 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二月,据守 兰州 的 陕西 提督王辅臣判乱, 西宁 总兵官王进宝奉命讨伐时,曾在张家河湾拆民房,以木料结革囊夜渡黄河,大破 新城 和 皋兰 龙尾山;六月,王辅臣兵也造筏百余,企图渡河以逃,王进宝率军沿河邀击,迫使王辅臣兵投降。可见,至少在320多年前, 兰州 就大量使用皮筏以渡了。羊皮筏子俗称排子,是一种古老的水运工具,用羊皮做成。。它由十几个气鼓鼓的山羊皮"浑脱" 组成。筏子有大有小,最大的羊皮筏子由600多只羊皮袋扎成,小皮筏系用10多个羊皮袋扎成,适于短途运输,主要用于由郊区往市区送运瓜果蔬菜,渡送两岸行人等。羊皮筏子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在黄河母亲塑像下的码头,导游推销我们坐羊皮筏子或者坐快艇游览黄河,可以坐40分钟到 中山 桥下返回,如果坐羊皮筏子是到 中山 桥边再乘坐快艇回来。票价80。快艇我过去在巢湖上坐过,我很想体验一下羊皮筏子这种交通工具,就买了票,我不会游泳,套上救生衣就上去了,一个羊皮筏子可以坐6名乘客。当天筏子上坐了5个人。我发现我们这个旅游团来自 合肥 。 南京 , 杭州 , 上海 , 北京 等地。同一个旅游团的 杭州 一对父子和我上了一艘船。

坐上羊皮筏子还是比较舒服的。

黄河风情线

黄河风情线

这些都是我在羊皮筏子上拍摄的

黄河风情线

筏子是只有一位大叔划,人是坐在坐垫上。先滑到对岸,再滑向 中山 桥,可以体验横渡黄河 和顺 流而下的感觉。我从和船工大叔的谈话中得知,过去黄河上运货也是用羊皮筏子,从 兰州 乘羊皮筏子12天就可以到 包头 。船工大叔从18岁开始划,已经划了27年,今年45岁,每月平均下来挣五六千,可以有个不错的生活。

黄河风情线

黄河风情线

黄河风情线

黄河风情线

到 中山 桥下,浪比较急,水打到我裤子上。我从船工大叔那里了解到 中山 桥下这段波浪叫白马浪, 中山 桥就是选择在了白马浪结束,水流比较平缓的地方搭建的。照片里的清真寺是水上清真寺。

黄河风情线

黄河风情线

黄河风情线

乘坐羊皮筏子真是个不错的体验。我看到几个比我年纪大的北方大汉不敢上羊皮筏子,非要坐快艇。  那种兴奋更强烈了。到了水上清真寺底下羊皮筏子靠岸,换乘快艇,划船大叔也把羊皮筏子带上快艇一起返回。我感觉 兰州 之行最让我满意的是坐羊皮筏子和去 甘肃 博物馆参观。

中山桥

兰州黄河铁桥

当天游览的第三个景点是 中山 桥,我们的车停在 兰州 军区招待所大院里,步行上天桥到马路对面的 中山 桥。

兰州黄河铁桥

兰州黄河铁桥

中山 桥,是位于 甘肃 省 兰州 市城关区的一座跨黄河铁桥,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初名" 兰州 黄河铁桥",后改称" 中山 桥"。全部建桥材料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从 德国 走海运到 天津 ,再由 甘肃 洋务总局从 天津 转运至 兰州 。建桥的工程师是 美国 人满宝本和 德国 人德罗,施工负责人为 天津 人刘永起。施工人员以德商聘来的69名洋工华匠为主。1909年8月19日建成通行。它是黄河上的第一座现代桥梁,也是 西北 地区第一座现代桥梁,有天下黄河第一桥的美誉。在 西北 内陆的 兰州 ,不远万里引用外国先进技术,请来设计施工人员,从外国运来建筑材料,这在当时的 中国 绝对是个壮举。 兰州 也成为 中国 第一批建有现代铁桥的城市,比很多当时就比他规模大得多的城市都要早。

兰州黄河铁桥

中山 桥是拍摄黄河风情线和白塔山的好地方。
州历来是东西交通要冲,中原与西域往来的必经之途,穿城而过的黄河则是横亘在 兰州 这一交通枢纽之上的难以逾越的障碍,民间曾有"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的歌谣。从明洪武五年(1372年)起,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都曾因军事需要在 兰州 黄河段修建过浮桥,但都很快被拆或被毁了。直到洪武十八年, 兰州 卫指挥佥事杨廉才在如今的 中山 桥的位置上兴建了著名的 镇远 浮桥。此后500多年间,用以构筑浮桥的船数和用以固定的铁柱与木柱数虽有变化,但 镇远 浮桥却以其扼守要津的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桥"。仍矗立在铁桥南岸的将军铁柱正是 镇远 浮桥500年兴衰史的唯一见证。
但是 镇远 浮桥并非坚 固安 全,遇到大洪水和冰棱,常常会发生桥毁人亡的惨剧。而且,冬季黄河封冻,浮桥必须拆除,车马均由冰上通行。冬春之交冰将消未消之时,经常有人畜因冰裂落水而亡。春天冰融之后,又需重建浮桥,所费甚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早在光绪初年,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时,就有过修建铁桥之议,但因为洋人出价太高而作罢。
进入20世纪,走向末路的清廷开始实行新政,鼓励洋务。升允到任后不久,即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设立了 甘肃 洋务总局,由 兰州 道彭英甲兼洋务总局总办。正是洋务的兴起,为建设黄河铁桥提供了历史契机。升允敏锐地意识到"外人奇技巧思"正可以"宜民利用",于是他决定借助外国的先进技术与设备来实施他的建桥计划。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五月,德商 天津 泰来 洋行经理喀佑斯正好游历至 甘肃 ,双方一经接触,立即达成了合作的意向,桥价十六万五千两,不足左宗棠时的三分之一。天时、地利、人和,一切冥冥中如有天助,僻居西部的 兰州 注定要在20世纪初叶、在积贫积弱的 中国 完成一件惊世伟业。
1906年5月初, 甘肃 洋务总局彭英甲等与 德国 泰来 洋行喀佑斯就包修 兰州 黄河铁桥一事拟定了初步的合作合同,代理 兰州 府傅秉鉴随即给升允上了一道条陈,请求对包修合同中的一些地方进行"考究"。升允看了条陈后,为表示慎重,同意与洋商就有关问题继续进行磋商,但同时他也强调,"不宜偏执己见,故破成议。"为了解除傅秉鉴等人和 中方 的疑虑,喀佑斯决定请工程师进行实际勘测,合同因此暂缓订立。很快,工程师的勘测结果出来了,德方认为"黄河水性,虽云湍急,若如所议章程架修铁桥,甘愿保固八十年"。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九月十一, 甘肃 洋务总局与 德国 泰来 洋行正式签订黄河铁桥包修合同,黄河铁桥的各项建设筹备工作全面展开,但反对的声音并没有因此停止。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三月初二, 庄浪 县举人牛献珠致禀彭英甲,请求停修黄河铁桥。他还列举了修建黄河铁桥在发生战争时的六大弊端。彭英甲对牛献珠的观点予以坚决回击,认为建桥正当时宜,刻不容缓。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二月二十一,来自朝廷的朱批传达到了 甘肃 :"该部知道。钦此。"至此,黄河铁桥的建设工程正式得到了国家的认可。
在从 天津 到 兰州 的数千里路途上,一条由火车、骡马组成的运输长龙,翻山跃岭,风餐露宿,历时近两年,终于将全部桥料一站站转运至 兰州 ……
经过华洋工匠共同努力,铁桥于宣统元年七月初四(1909年8月19日),竣工通行。
铁桥施工进入尾声时,护督毛庆蕃决定,在铁桥南北两端各添建一座中华传统式古建筑--牌厦。
1909年6月18日,两座牌厦竣工。每座牌厦均为三开间,雕梁画栋,蔚为壮观。牌厦前后共悬名人匾额四块:其中由升允题写"第一桥"匾2块,分置南北桥头;另有"九曲安澜"、"三边利济"匾各一块。为永久纪念这一伟大工程,在铁桥两头立了两块石碑,由升允撰文记述铁桥修 建始 末。铁桥建成后,洋务总局还花了52两银子,请人拍摄了54张铁桥全景照片,分送当时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有关部门阅存。
宣统二年(1910年)四月二十五,陕甘总督长庚就铁桥工程用款上奏宣统皇帝称,包括包修价、运输价及各项支出费用,铁桥"实用库平银三十万六千六百九十一两八钱九分八厘四毫九丝八忽"。
黄河铁桥之所以能历时近百年而雄姿依旧,离不开 兰州 人民对铁桥一以贯之的珍爱与保护。
长达百年的相依相伴,黄河铁桥已经深烙在 兰州 人的心上,成了抹不去的记忆底片。
中国 近代史上, 甘肃 人自主、自愿与西方人进行的此次纯经济、技术上的合作并非一帆风顺,期间多有摩擦,但 甘肃 官员均能据理力争,维护自己的利益,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1928年,为纪念孙 中山 先生,由当时的 甘肃 省主席刘郁芬手书的" 中山 桥"匾额,被悬挂于铁桥南面的牌厦上,"第一桥"从此改名 中山 桥,沿用至今。
1939年,抗战中, 兰州 军民为了防止 中山 桥被日机炸毁,将桥身由原来的橘红色漆成黑灰色。
1949年8月26日,在解放 兰州 战役中,铁桥桥面木板被焚,杆件及纵梁被枪弹打得通红,但桥身安稳如常。解放军以夺得黄河铁桥作为解放 兰州 的标志。随后, 兰州 军管会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工兵星夜抢修,于9月6日修竣通车。
1954年,国家拨款60万元对铁桥进行全面维修加固,在 原平 行弦杆上端置拱式钢梁,使铁桥更加美观坚固。
1989年,铁桥保固期满,部分构件老化。 兰州 市政工程管理处正拟对铁桥进行全面大修时,8月9日,一艘自重260吨供水船失控撞到了桥墩上,铁桥遭受重创, 兰州 市当即组织技术力量进行抢修,使铁桥转危为安。同时,加宽了人行道,装饰了桥身,铁桥焕然一新。这一年,黄河铁桥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值得一提的是,1989年铁桥保固期满后 德国 有关方面曾致函 兰州 市政府,在询问铁桥状况的同时,申明合同到期。
1992年,在首届 丝绸之路 艺术节期间, 兰州 市政府在桥头竖碑,第一次将铁桥作为" 中国 对外开放的象征"。
2004年, 兰州 市政府投资500万元,对黄河铁桥开始进行建国以来最彻底最大规模的维修加固。 中山 桥将结束其近百年的通车历史,变成永久性步行桥。
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 兰州 市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 中山 桥再次维修加固,并将桥体抬升了1.2米,不但进一步增强了抗震泄洪能力,而且恢复通车,缓解了 兰州 交通的压力。
为了保障行人、游客通行的安全,保护国家重点文物,该桥从2013年3月30日起禁止机动车辆通行。

兰州黄河铁桥

在参观 中山 桥的时候,我觉得 德国 人修建的工程质量真是太好了,他们每一个细节都极力做到最好,十分认真。像我朝如果造一座桥很难达到 中山 桥的寿命,就如同 青岛 老城区的下水道堪称良心工程,而我朝很多 大城 市因为下水道是天朝人修的,每次下雨都是看海。 中国 人太功利,脑子虽然灵活却没什么社会责任和道德信仰,根本不守规则。我觉得 兰州 人在受规矩这点上真的比 中国 南方人或者东部的人要好,具体的以后在游记里再说。

兰州黄河铁桥

兰州黄河铁桥

兰州黄河铁桥

兰州黄河铁桥

中山 桥北面的白塔山。

兰州黄河铁桥

中山 桥的原址上曾经存在过一座 镇远 浮桥,当年架设浮桥固定120丈长铁链的四根大铁柱现在还留下来一根。铁柱长一丈八尺,重数吨,柱上铸有年号和铸造人姓名。现存的一根为邓愈监制,立于黄河 中山 桥南岸东侧,即所谓的“将军柱”。铁柱中间有几个铁缆的穿孔。
浮桥又称舟桥,是最早出现于我国古文献中的一种桥型。在没有修固定桥梁,或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或其他原因尚不能修固定的桥梁时,出于交通需要,就修造了浮桥。
  浮桥的起源很早《诗经》有载:“亲迎于渭,造舟为梁”.这就是以舟为梁的浮桥。我们知道,早期的桥,多数只能建筑在地势平坦、河身不宽、水流平缓的地段,技术简单,比较容易解决。早期桥的形式,不外聚石培土,或是木梁栓式的小桥。而在水面较宽、水
  流较急的河道上,只能采用另一种方法--造舟为梁。前面所说的周文王“亲迎于渭,造舟为梁”即是如此。但应该说明,古时的 浮梁 与后世的浮桥有所小同,古时的 浮梁 多是一次性使用过后即拆除,因而使用时间短暂,无须经久耐用。
  黄河上的浮桥,历史既久远,数量也很多。
  《春秋·昭公元年》载,公元前541年夏,秦伯之弟针出奔晋,“造舟于河”,就是造舟桥过黄河。据《初学记》考证“公子针造舟处在蒲坂夏阳津,今蒲津浮桥是也。”桥址在今 山西 永济 县,西接 陕西 朝邑县。
  《史记·秦本纪》载:“秦昭襄王五十年初作浮桥。”河桥的地点也在蒲津桥处。
  汉代,在黄河上游的 青海 贵德 榆谷附近,曾因军事目的修建过浮桥。《水经注》载:“永元五年(93年)贯友代聂尚为护羌校尉,攻迷唐。斩获八百余级,收其熟麦数万斛。于逢留河上筑城以盛麦。且作大船,于河峡作桥,渡兵迷唐,遂还依 河曲 。永元九年,迷唐复与钟存东寇而返。十年,谒者王信、耿潭,西击迷唐,降之。诏还大小榆谷、迷唐谓汉造河桥、兵来无时,故地不可居。”
  此外,晋朝在黄河上有名的浮桥还有河阳浮桥,此桥又名盟津,或称盟津浮桥。
  唐宋以降,我国古代桥梁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
唐玄宗开元年间曾经在 山西 永济 的蒲津渡建设了长1280米的浮桥。沟通 山西 与关中。
  五代时后唐庄宗曾在黄河上架设过临时性军用浮桥。
  宋代的浮桥就更多了,975年,攻打南唐的北宋军队曾经在今天 安徽 马鞍山 市 当涂 县的采石矶建立了横跨长江的浮桥,宋朝大军在那里渡过长江,包围南唐国都 江宁 ( 南京 )如宋朝曾在熙宁六年(1073年)的同一天下令在黄河的两个渡口建浮桥。
   兰州 自古是中西交通的重镇,而黄河自西向东横穿 兰州 全城,成为阻隔南北交通的天堑。为了 西北 边疆的安宁,必须沟通 兰州 黄 河南 北两岸的交通。虽然在唐代之前,官府和民间沿河多设津渡,用船筏通往来。但是,这种设津渡通往来毕竟不方便,而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问题。为了改善 兰州 黄 河南 北两岸的交通,唐代在今河口架设 广武 梁。唐穆宗长 庆元 年(821年), 大理 卿刘元鼎便是过此桥出使吐蕃的。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在河州 安乡 城(今 兰州 附近)黄河渡口建浮桥。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北宋收复 兰州 ,修复金城关,并在关下设浮桥。不过,这时的浮桥多是军用浮桥,军事需用过后,浮桥便被拆掉。
   兰州 第一座比较固定的浮桥是建于明初的 镇远 浮桥。
   兰州 镇远 浮桥始建于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当时,明征西将军宋国公冯胜追击王保保的残余势力,为过河进攻王保保的最后据点--王保保城,派守御指挥佥事赵祥在城西七里许建造浮桥。王保保城南临黄河,东临大沙沟,西、北依山,居高临下,地势虽然险要,但冯胜率军过河后,很快攻占了王保保城,王保保本人弃城逃往 蒙古 。冯胜征西战争取得胜利后,就把浮桥拆了。
  洪武八年(《 甘肃 通志》、《 甘肃 新通志》、《 兰州 府志》等均为洪武九年),明为了进一步巩固 西北 边陲,朝廷派遣卫国公邓愈率师 平定 河西。为了行军和给饷的便利,卫国公在 兰州 城西十里的黄河上建造了一座浮桥。这次浮桥再没有拆除,保留了下来,取名“ 镇远 浮桥”.但是,这里河水湍急,河岸不牢固,大家都认为浮桥不太牢固,应更换桥址。
  洪武十七年(据明·徐兰《 镇远 桥记》), 兰州 卫指挥佥事杨廉带着下属多人去城北黄河察看,发现这里河水比较平缓,并且认为这里离城近而且容易守卫,谋算在这里改置浮桥。于是,几天后他们亲自询问城中父老,征求他们的意见。父老们表示在金城关建置浮桥比较合适。回到卫府后,杨廉又和同僚商议大家都同意在金城关建置浮桥。接着,杨廉上报 陕西 都指挥使批示。
   陕西 都指挥使司接到 兰州 卫的请示报告后,不几天就批示同意。等到这年六月,官府便开始召集 造桥 工人和工匠,做移置浮桥的准备工作。第二年春二月,“冰解斋祓”,杨廉率领卫所官员先祈求神灵 (河神)保佑,表现出十分虔诚的样子,然后对工匠、民工作了动员,希望他们齐心协力,尽快把桥建成。不久,浮桥终于建成了。
古人是怎样把浮桥架设在波涛汹涌的黄河之上的呢?
  第一次建桥的情况因没有文字记载不清楚,但根据以后每年冬拆春建的情况,以及其他一些文字的记载,可以知道建桥的大致情况是这样的:每年冰解时搭桥,需人数百,或在岸,或在舟,或乘皮筏。巨绳系舟从上游缓放,舟系大筐四五个,在筐内盛满石子,等到舟漂到恰当的地方,立即把盛满石子的筐抛到河中,舟在河中稳定后,即刻用麻绳和铁缆交结,如此一一牵缀而桥成。
  浮桥“用巨舟二十四艘横亘河上,架以木梁,栅以板,围以栏,南北两岸铁柱四,木柱四十五,铁缆二,各长一百二十丈(等于桥长--编者注),棕麻,革绳各相属,冬拆春建”(《 甘肃 新通志》卷九)。
  那么,浮桥又是如何固定在河面上的呢?
  根据史书记载,建造浮桥时,宋国公和卫国公先后共铸了四根粗大的铁柱(即今天所称的“将军柱”,现黄河 中山 桥南岸所矗立的铁柱即是)竖立在黄河两岸,用以系拴一百二十丈的铁缆,以固定浮桥。铁柱长一丈八尺,重数吨,柱上铸有年号和铸造人姓名。
  据清初刘于义在《河桥记》中记载:“又考《 临洮 府志》:‘浮桥两岸铁柱四,各长二丈,一落河底,铁盘尚存。’今查所存三柱,在河东岸者有二:其一上镌‘洪武五年,岁在壬子,不着官爵,考之,洪武五年统兵 平定 河西者为宋国公冯胜,此必冯国公所建也;另一上镌’洪武九年,岁次丙辰,八月吉日,总兵卫国公建斯柱于浮桥之南,系铁缆一百二十丈‘,斯乃国公邓愈领兵征西番时所建也。至西岸所存一柱,亦系卫公所建,但云建斯柱于浮桥之北,其余年月官爵铁缆字数与南相同。而宋公之一柱已亡矣。”
  关于所亡失的一铁柱,是在明朝末年,因河水泛滥,冲垮了北岸,宋公所铸的这一铁柱就沉入了水底。直到清末道光二十年(1842年), 甘肃 总督布彦泰才又补铸了一柱。1909年黄河铁桥建成,铁柱被埋于河滩下。1953年,在扩建黄 河北 岸道路时,挖出了埋于地下的两根铁柱。一根上可见到“ 兰州 卫指挥王镇 临洮 府通□□判”及“卫镇抚袁昶百户郡县□□……”等字的款式。1958年,又在河滩积沙里挖出一根铁柱,柱上铸文仍清晰可辨:“洪武九年,岁次丙辰,八月吉日,总兵卫国公建斯柱于浮桥之南,系铁缆一百二十丈。”完全证实了史书的记载。这根铁柱原藏于 甘肃 省博物馆,现移于 中山 桥南的铁桥纪念亭。另两根铁柱在1958年大炼钢铁中被毁了。
   镇远 浮桥建成后的管理,据《 甘肃 新通志》记载:“国朝因之。桥事旧系 兰州 同知专司,乾隆三十六年裁缺。四十二年,设县主簿司之,道光三年裁缺。建拆修补归县报销,木植由洮州厅购运,工料银两由 兰州 府征收税项开支,其抽收木税、巡查夫役等专归府经历管理。”雇请水夫30人,专门负责浮桥的安全。他们“昼夜巡视,以防不虞”.水夫除食宿,每岁给银12两。
  明初建浮桥时,造船二十八只,常用二十五只,备用三只,为河水涨时的备用船。以后到了清朝康雍时期,为了节省费用,两次减舟,河舟成了二十只,结果七年之间,浮桥两次毁坏。特别是雍正八年(1730年)六月那一次,河水大涨,河桥被冲断,损失惨重。为了避免再次受损,时人刘于义在《河桥记》中建言:“夫七年之间两遭决坏,费财劳人,不可不寻经久之法……考《 兰州 志》有前明卫守备李进《改修河桥记》云:’洪武初,原用二十四舟,后守备苗旺以造舟费大,乃于两岸甃出埠头,减去二舟,只用二十二舟,埠头水急,将舟冲激流荡,每多损坏,虽云惜费,反致重费。正统乙丑,奏请退修埠头,增造二舟,以复其旧。于是,河东水缓,而舟咸无冲激之虞,庶为永远之计。恐后之守斯土者莫究其义,复欲减造
  舟之费,以蹈其弊,故刊石志之。‘夫减去二舟尚为不可,况今之浮桥减去四舟,只用二十舟。是码头益出,水益湍激,宜乎屡被损失,劳费不赀。”
  明初,建浮桥时,桥之南离 兰州 城墙八十步处新筑小城一座,周围有数丈,中间设几道门盘问过往行人。小城上建楼,东西有几间是办公的地方。桥门西边又建了一座祠宇,以奉河神。桥北因山为城,延袤二百丈,东西置门,建楼其上,又创 汉寿 亭侯祠。桥门内外有杨廉所题“ 镇远 桥”三个大字。后为了给外商提供方便,在城 北镇 远门外建“万国梯航坊”.桥南有“中流盘石坊”,又曰“天下第一桥”.《 皋兰 县志·桥津》载:“ 西北 出 镇远 门,有万国梯航坊,西为望河楼,楼北檐有匾额曰’万里黄河只一桥‘.桥南中流盘石坊,又曰’天下第一桥‘.登白塔山俯视,桥蜿蜒水面,致可观也。”无疑, 兰州 黄河浮桥的建成,是一大历史进步。远者如明初的马文升所言:“ 陕西 之路可通甘、凉者,惟 兰州 浮桥一道,敌若据此桥,则河西隔绝,饷援难矣!”可见浮桥的建成,对改善 西北 交通和巩固 西北 边防作用巨大;近者,浮桥的建成对 兰州 地区黄 河南 北两岸的交通与经济的交流也起着巨大的作用。可以肯定地说,与过去靠木船、筏子渡河相比,那就不知方便多少倍了。交通的便利必定促进经济的发展。到清朝时,黄 河北 岸便出现了许多酒楼,十分繁华。旅者坐在酒楼里,开窗临水,南 望城 郭,林树如画,风景怡人。
   镇远 浮桥不仅促进了 兰州 的经济发展,而且对当时 西北 经济的发展也有巨大影响。难怪我国着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他的《 中国 古桥技术史》中引用了清代王光晟《冰桥行》中的诗句“天下神桥此第一”来形容 镇远 浮桥了。

兰州黄河铁桥

兰州黄河铁桥

浮桥铁柱旁边有一组描绘古代 兰州 城风光和 镇远 浮桥的雕塑。看起来有些年月了,已经看不大清楚。

兰州黄河铁桥

甘肃博物馆

去 中山 桥的时候,管导游就告诉我这是 兰州 一日游最后一个景点而当天晚上18;00我才坐火车离开 兰州 ,游览完 中山 桥,车直接送火车站。于是回到停车的位置和导游姐姐告别,拿上行李,打车去 甘肃 省博物馆。

我在马路南边打的,出租司机告诉我去马路北边,于是又走天桥去 中山 桥下。在桥下马路边打到一辆拼车拉人的出租,14元到了博物馆西边的马路路口。步行去了博物馆。

甘肃 省博物馆凭身份证免费领票参观。这个博物馆里有三层可供参观,有 丝绸之路 文明展。 甘肃 彩陶展、大堡子山秦人文物和西戎文物展,纪念抗战图片展、红色 甘肃 展、两个古生物化石展厅、 甘肃 佛教艺术展。在 丝绸之路 文明展厅可以见到 敦煌 出土的汉代木简、镇馆之宝马踏飞燕和车驾出行青铜仪仗队、古代画像砖, 丝绸之路 带来的异国钱币了解古代 甘肃 人民的生活。这是我最感兴趣的展厅, 甘肃 彩陶馆的神秘彩陶向人们展示了与古代中原、 江南 和巴蜀不一样的陶器。大堡子山出土的文物很多是从海外回归的,可以看到简朴的秦国青铜器和与中原不一样的西戎珍宝。古生物化石展厅的海螺、鱼类化石尤其精美。黄河象的化石也陈列在三楼展厅里面,佛教艺术展厅模拟了 甘肃 境内著名石窟的场景。抗战和红色 甘肃 展厅则图文并茂介绍了那两段历史。这里有咖啡厅和茶座,有干净的洗手间,有书店和寄存行李的地方。
一进门要过安检,安检的大伯看到我一个外地人独自来,对我说“你胆子真大”。
进入博物馆之后首先到服务台存了包,免费的,会发一个标牌作为取包的凭据。
一楼有抗战胜利70周年照片展和秦韵—— 甘肃 天水 礼县 大堡子山出土文物展。,首先来到的纪念抗战的展厅。我真觉得 甘肃 博物馆里展出的精美文物没 安徽 博物院多。人流拥挤,加之相机没调好焦,相片拍得不好,各位就凑合看吧。

甘肃省博物馆

1931年9月18日晚 日本 炸毁 沈阳 郊区柳条湖一带的铁轨,反诬 中国 军队破坏(当时不平等条约规定 旅顺 到 哈尔滨 这条铁路所有权是 日本 的)随后突袭 东北 驻地北大营和 东北 兵工厂等地, 长春 的日军在 沈阳 日军得手后也突袭 长春 的 中国 兵营,挑起了918事变。这是日军占领 沈阳 兵工厂的场景,这家由张作霖创立的兵工厂是当时 中国 最大、生产兵器门类最齐全。设备最先进的兵工厂,曾经在这里造出了 中国 制造的第一辆汽车民生牌汽车,组装制造了 中国 生产的最早一驾飞机。它当时能生产 中国 最先进的火炮和机枪。
日军占领这里以后,派士兵把守大门,在大门上写着“除日军外,出入此门即射杀之”

甘肃省博物馆

1932年 日本 扶持溥仪为伪满洲国执政,建立了伪满政权,右边一幅图是 日本 在 山海关 东北 设立的伪满洲国界碑。 日本 早在19世纪末就制定了先吞并 台湾 。 朝鲜 ,然后吞并 中国 东北 和北部的满蒙地区,以此为基地进而征服整个 中国 的计划。 日本 军国主义分子炮制的 田中 奏折中,写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国征服,则其他如小 中亚 细亚及 印度 南洋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是世界知东亚为我国之东亚,永不敢向我侵犯。"当时溥仪一心想复辟大清,被 日本 人利用,土肥原贤二是这个计划的谋主和主要领导者。溥仪随后在1934年成为伪满洲国皇帝,年号“康德”。

甘肃省博物馆

日本 装甲车和被日军焚烧的 中国 民居。

甘肃省博物馆

我觉得我还是不讲这段 中国 人都知道的历史了,你们就看照片吧。

甘肃省博物馆

甘肃省博物馆

甘肃省博物馆

甘肃省博物馆

南京 大屠杀

甘肃省博物馆

甘肃省博物馆

南京 沦陷后,日军军官向井明敏和野田毅举行杀人比赛,1937年11月,在侵华日军由淞沪战场向 南京 进军的途中,侵华日军第十六师团第九联队第三大队少尉炮兵小队长向井敏明,突发奇想,向同在在日军第十六师团第九联队第三大队任职的另一名少尉军官野田毅提出进行灭绝人性的“砍杀百人大竞赛”,以谁先杀满100人为胜利,奖品为一瓶葡萄酒。
以下 日本 新闻
‘ 东京 日日新闻’报道记事
1937年12月13日的日报(第4报)
百人斩超纪录,向井 106-105 野田/两少尉延长战
向井敏明
[十二日浅海、铃木两特派员发于 紫金 山麓]以 南京 为目标的“百人斩竞赛”这样少见竞争的参与者片桐部队的勇士向井敏明、野田巌两少尉,在十日的 紫金 山攻略战中的对战成绩为一百零六对一百零五。十日中午,两个少尉拿着刀刃残缺不全的 日本 刀见面了。
野田:“喂,我斩了一百零五了,你呢?”向井:“我一百零六了!”……两少尉:“啊哈哈哈……”结果是谁先砍了一百人都不去问了,“算作平手游戏吧,再重新砍一百五十人怎么样”。两人的意见一致了,十一日起,一百五十人斩的竞争就要开始了。十一日中午在接近 中山 陵的 紫金 山追杀残兵败将的向井少尉谈了“百人斩平手游戏”的结局:
不知不觉双方都超过了100人是很愉快的事。我的关孙六刀刀刃的缺口,是因为把一个家伙连钢盔一起劈成两半造成的。等战斗结束后已经说好将这把刀送给你们报社了。十一日凌晨三点友军的奇袭迫出 紫金 山的残敌时,我也被逼出来直挺挺站在弹雨中扛着刀大叫“阎王哟”,尽管这样还是没有被子弹击中。这也是我这把孙六刀的功劳。
1948年1月28日,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在 南京 被枪决。

甘肃省博物馆

甘肃省博物馆

甘肃省博物馆

重庆 大轰炸

甘肃省博物馆

七三一部队的暴行。

甘肃省博物馆

甘肃省博物馆

日本 对华北抗日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制造了很多屠村的惨案,右边是一对兄弟,他们的父母都被日军杀害。

甘肃省博物馆

纳粹 德国 在 欧洲 。

甘肃省博物馆

甘肃省博物馆

纳粹 德国 在 波兰 奥斯维辛关押虐待处决犹太人的集中营,手段残忍令人发指。

甘肃省博物馆

甘肃省博物馆

美国 对 日本 的轰炸,右边是 美国 在 广岛 投下的原子弹爆炸的照片。

甘肃省博物馆

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战末期的反攻。

甘肃省博物馆

毛泽东和朱德检阅军队。

一楼的第二个展厅是秦韵——秦文化与戎文化十年考古成果展,其中有一个展厅专门展示从国外回归的 礼县 大堡子山流失文物。

甘肃省博物馆

秦人的祖先来自东方,最早居住在 山东 曲阜 一带,在西周取代商朝的过程中,秦人的祖先支持商朝。西周灭商征服东方以后,将曾经反对他们的秦部族强制迁徙到 甘肃 天水 一带。早期秦文化带有明显的东夷文化特色。

甘肃省博物馆

甘肃省博物馆

甘肃省博物馆

最早的秦墓发现于今天的 甘肃 天水 一带,以 礼县 和 甘谷 县为多。秦人被迁徙到西方以后,在同西戎交往的过程中,学会了养马技术。西周晚期的秦人首领非子曾经担任为周王牧马的官职,因为马养的好,被周王封为大夫。这是秦人兴起的开始。

甘肃省博物馆

甘肃省博物馆

咸阳 附近战国中晚期的秦王墓地,

甘肃省博物馆

秦人所居住的地盘和西戎部族相邻,西戎和秦之间经常为了争夺土地,资源和人口而发生战争,早期秦部族的首领也经常让家族成员与西戎某些部落的首领联姻。为了生存,秦部族的人养成了尚武的习惯。早期秦人面对强大的西戎显得很弱小,他们的首领秦仲曾经在一次和戎人的战斗中被杀。

到了秦仲的孙子嬴开继位以后,他立志改变这种局面,他将妹妹下嫁给一位西戎首领,然后对另外一个西戎部落发动战争取得了很大一块土地。前771年,犬戎族攻破西周首都镐京,西周灭亡,当时担任西陲大夫的嬴开敏锐的看到了机会,他抢在其他诸侯军队赶来救援之前,带着自己人数很少装备很简陋的一支军队找到周平王姬宜臼,一路护送,把他安全地护送到洛邑。为了犒赏秦部族的功劳,周平王封嬴开为伯爵,并许诺,整个关中平原都封给嬴开。秦国从此建立。嬴开就是秦国的开国之君秦襄公。
但是周平王对嬴开的许诺其实是一张空头支票。当时的关中到处都是戎人,绝大部分土地都被戎人占据,嬴开在得到周平王的许诺后向关中的戎人发起进攻。但是他到死也没看到最后的胜利。有说他是在和戎人的战争中负伤,最后伤重不治死去的。嬴开只取得了陈仓( 宝鸡 )附近的一小块平原就去世了。秦襄公的继任者们为了取得当年周王许诺的土地,不断得与戎人发生战争,经过不断地努力,100多年以后的秦穆公时期,秦国终于占领了整个关中平原,把周平王许下的空头支票变为现实。

甘肃省博物馆

秦人王陵主要集中于三块地方,早期的 甘肃 礼县 甘谷 一带的西陲陵园,春秋中期到战国中期的 宝鸡 凤翔 岐山 一带的周原陵区,战国中后期的 咸阳 、 西安 一带的陵区

甘肃省博物馆

礼县 大堡子山出土的秦人青铜器装饰极为朴素,没有繁复的纹饰和装点,没有复杂的艺术造型。虽然这没有 安徽 博物馆吴、越、楚、蔡、宋等国青铜器精美,但是也反映出了秦人祖先质朴坚毅的性格。所谓“ 关西 出将”。这觉对和陕甘一带人的祖先秦人尚武的传统有关。大 西北 的人刚毅、坚强、朴实、对命令和原则有豁出一切也服从的精神。在对下属时,有一种严格要求,坚决执行,不能讨价还价的气质。敢于面对生与死的考验,战胜别人不敢正视的困难。大 西北 的艰苦生活让他们变得顽强,不怕吃苦。孙武说优秀的将领必须具备智信仁勇严五种品质,而大 西北 的民风与一位优秀将军需要的品质有很多共同之处。

甘肃省博物馆

这是戎人墓葬中发现的青铜鱼。

( 本文作者 : 就是爱玩安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