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野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 热门景点 > 欧洲景点 > 正文

欧洲景点

秦岭拾趣:邂逅油泼面!

东风 2024-09-14欧洲景点
01.春花 秋收 子午峪黄峪白石峪是秦岭浅山易接近性比较好的几个峪口,好多徒步爱好者都是在这里成长起来的,我也不例外。 春有百花秋有果,尤其是每年春...……

01.春花 秋收


子午峪黄峪白石峪是秦岭浅山易接近性比较好的几个峪口,好多徒步爱好者都是在这里成长起来的,我也不例外。


春有百花秋有果,尤其是每年春秋两季,来这里的频次会大幅增加。春有百花绽芳华,秋有硕果满枝头。尤其是每年的春秋两季,我来这里的频次会大幅增加。


秦岭的春秋两季极为短暂,春天,短短二十来天,整个山头便会从冬日的一片死寂中苏醒过来。那点点嫩绿从枯黄的土地中顽强地钻出,仿佛是大自然赋予这片土地的神奇魔法。各种花朵竞相绽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将秦岭装点得如诗如画。而秋天悄然来临,树叶渐渐染上金黄的色彩,仿佛一幅绚丽的油画。此时,果实挂满枝头,山间处处弥漫着丰收的喜悦。五味子如玛瑙般圆润,八月炸似牛角般奇特,板栗犹如小刺猬般可爱,山茱萸也红得耀眼夺目。它们共同构成了秦岭秋天独有的丰饶画卷。


02.秋收大环线

我们此次的线路堪称一条完美的秋收采摘之旅。它贯穿了子午峪、黄峪、白石峪这三个风格各异却又都易接近性良好的秦岭浅山峪口。这条线路强度适中,安全性高,即便是新手朋友也能轻松驾驭。在这里,大家可以尽情体验户外徒步的无穷乐趣,同时收获专属于秋天的独特快乐。


起点:子午峪保护站【导航:子午峪保护总站】H565

2.1KM:子午峪金仙观H736

3.1KM:七里坪小学后农家【可补给】H843

3.8KM:左臂峪岔路口H924

4.9KM:西衙门口岔路口H1065

6.1KM:小土地梁H1215——山茱萸集中区

土地庙左侧小路向黄峪寺方向

6.7KM:危险攀爬路段H1351【上去网红石】

6.9KM:走左侧岔路横切H1396【整条线路最高点】

7.4KM:翠微峰岔路口H1382

7.7KM:石佛H1316——大板栗集中区

7.8KM:黄峪寺村大路

8.4KM:黄峪寺村农家油泼面H1246【中途休息补给点】

9.2KM:三哥营地右拐去白石峪H1205

黄峪去白石峪要经过三个小山梁三上四下可达白石峪孤独塬——大板栗八月炸集中区

11.0KM:孤独塬土房子H1025

11.4KM:白石峪沟道H984

12.8KM:水潭【有鱼】H789

13.3KM:七盘子瀑布【网红瀑布】H743

14.0KM:白石峪水泥路H621

14.7KM:白石峪峪口H527

17.7KM:子午峪保护站

白石峪口到子午峪口约3公里,沿动物园后面小路可穿行,具体小路可参照两步路轨迹,两步路ID:沉默2019【线路全程约17.7公里,累计爬升约900米】


△子午峪黄峪白石峪环穿3D轨迹演示

△子午峪保护站

△金仙观


△子午峪小土地梁

△最危险路段

△网红石

△黄峪寺村石佛

03.一场与油泼面的邂逅

虽说是一条堪称完美的秋收线路,然而,我们此次却几乎颗粒无收。寥寥无几的八月炸高高悬挂于枝头,即便心中有那么一丝悸动,却也没了采摘它的想法。有时候,秋收更像是一场美丽的邂逅,远远地看着那些果实成熟,便已然觉得十分美好。板栗也尚未到成熟的季节,地上一个也未曾掉落。那原本满心期待的丰收场景虽未出现,但这一番别样的经历,却也在心中留下了一抹独特的色彩。

虽然颗粒无收,但是黄峪寺村的油泼面却是永远不会缺席的主角。黄峪寺村静静地躺在秦岭北麓,像一位年迈的老人,默默记录着岁月的流转与变迁。那古老的屋舍、蜿蜒的小径,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它见证了四季的更迭,春的生机、夏的繁茂、秋的沉静、冬的肃穆。在这个小小的村落里,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让人能够静下心来,感受大自然的脉动和生活的质朴。即使没有丰收的果实,这里的油泼面却始终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以它的美味慰藉着每一个来访者的心灵。那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油泼面,如同黄峪寺村给予人们的温暖拥抱,让人在这秦岭的怀抱中,找到了一份宁静与满足。


△黄峪寺村

△黄峪寺村最佳补给——油泼面

04.秋老虎

秦岭山里的“秋老虎”威风凛凛,即便已入秋,天气却依旧闷热得让人透不过气。行走在山间小径上,不一会儿便汗流浃背。 在这样的时节进行户外活动,身体的水分和电解质会随着汗水大量流失。

电解质对于维持身体的正常机能至关重要,它参与调节神经传导、肌肉收缩和酸碱平衡等。若不及时补充电解质,可能会出现乏力、头晕、抽筋等不适症状。所以,当我们在徒步过程中尽情享受大自然的同时,切莫忘记及时补充电解质。可以随身携带一些运动饮料或含有电解质的饮品,在适当的时候饮用。让我们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时刻关注身体的需求,以充足的准备应对“秋老虎”的挑战,畅享户外活动的乐趣。


△黄峪寺村板栗树

△白石峪沟道

△白石峪水潭


△白石峪七盘子瀑布

两步路ID:沉默2019(查看相关轨迹)

户外有风险丨出行需谨慎

安全第一丨量力而行

心存敬畏丨方能远行

秦岭是我家丨环保靠大家

请文明游玩丨随手带垃圾下山

文化延伸【来自于网络】:


白石峪

白石峪位于西安长安区滦镇,历史较为悠久。以下是其相关历史信息:1. **名称由来**:传说古时站在长安城正南的明德门外,可以看见秦岭山中有一道耀眼的白光。有人寻光至此,发现峪内遍布白色山石,于是得名“白石峪”。至于那道白光究竟从峪内何处发出,无人知晓。2. **与皇家的关联**:峪中有一座严福寺,创建于唐代,系大画家阎立本奉旨所建,原是皇家的避暑地。后来历经战乱等原因荒废,在宋太宗时期改名为严福寺,寓意庄严国土,增福增寿;明洪武年间重修改名懂德寺;1997 年再重修,恢复原名严福寺——现为翠微寺。3. **交通与军事地位**:白石峪曾是秦岭中一条较为重要的通道,在古代可能有行人、商队等经此通行。其地理位置特殊,在一定历史时期可能具有军事战略意义,但相关的具体军事事件记载较少。4. **民间传说**:有传说刘邦当年带兵退守汉中经过此处时,因多日干旱,白石峪的溪水几近干涸,刘邦口渴难耐,仰天长叹后竟发现有泉水流出,此泉被取名为“冷水泉”。

如今,白石峪尚未完全开发,仍保持着原生态风貌,是人们休闲旅游、感受自然的好去处。

子午峪

子午峪历史悠久,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以下是其相关历史简介:

1. 交通要道的形成:

早期开通: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子午峪就已开通。它是秦岭七十二峪中,秦蜀古道穿越秦岭山地最东部的一条线路,也是古代长安城通往南方的重要交通要道。其北口在西安府南百里,南口在汉中府洋县东一百六十里,连接了关中与汉中、安康以及四川东部各州郡,为古代中国内地与西南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名称由来:因该道北端称“子”,南端称“午”,子午即阴阳之意,所以被称为子午道。

2. 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秦汉时期:秦末刘项相争时,刘邦被迫前往汉中就任汉中王,所走的道路便是子午道。这为后来刘邦夺取天下、建立汉朝奠定了一定基础。

三国时期:蜀汉大将魏延曾一再向诸葛亮建议,欲以一支奇兵出子午峪攻取长安,但诸葛亮因惧子午道凶险未采纳此计。

魏晋南北朝时期:秦汉魏晋时期,子午道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各方势力在此争夺,对当时的政治、军事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唐朝时期:到了盛唐,子午道更是通往巴蜀的咽喉要道。唐玄宗为了满足杨贵妃爱吃荔枝的需求,命人整修了从四川涪陵到长安的道路,子午道也成为了“荔枝道”的一部分,留下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典故。

3. 宗教文化的发展:

道教兴盛:子午峪历史上是道家的香火极盛之地。峪内有“天下道教第一坛”——玄都坛,为西汉文帝时期修建的一座用于祭祀的坛,现今只存遗迹。唐代时,新罗人金可记留学中国考中宾贡进士后,选择归隐于终南子午谷,师从钟离权学习内丹,并终老于此,他把中国的道教传播到了朝鲜半岛,成为韩国的道教创始人。为纪念他,道教人士在玄都坛下新建了金仙观。

4. 历史的变迁与衰落: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秦岭北部出峪的位置向西边的峪口转移,尤其在民国时期开辟的“西万公路”将出口移向子午峪西邻的“沣峪”后,子午峪逐渐被冷落,峪内从汉、唐时期大批建造的庙宇道观也遭到废弃,现只遗留下座座残垣遗址。

如今,子午峪虽已不再是交通要道,但它保留了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成为人们了解古代历史、探寻文化根源的重要场所,也是西安周边著名的旅游胜地。

黄峪寺村

黄峪寺村历史悠久,以下是其主要的历史发展脉络:1. **唐代皇家行宫时期**:    - **翠微宫始建**:唐初武德八年(625 年),唐高祖李渊在今黄峪寺村所在地建造太和宫,这是该区域最早的大型建筑。但到贞观十年(636 年),太和宫被废弃。    - **翠微宫重建与兴盛**:贞观二十一年(647 年),唐太宗李世民嫌长安城内烦热,命建筑家阎立德把原来的太和宫进行修葺,并扩建新的宫殿群,取名翠微宫。翠微宫“笼山为苑”,把峪口一带大片山麓封闭起来成为皇家的宫苑。其正门向北,叫云霞门;朝殿为翠微殿;寝殿是含风殿,旁边还有太子别宫;西门为金华门,内殿是喜安殿。唐太宗每年都会到此避暑,这里也成为唐朝的一个政治中心。    - **李世民驾崩于此**:贞观二十三年(649 年)五月,年仅 50 岁的李世民在含风殿与世长辞。此后,皇族因翠微宫是先皇驾崩处,不愿前来居住。2. **从宫到寺的转变时期**:唐高宗永徽二年(651 年),将宫殿改为翠微寺(后人名为皇峪寺,今谐音黄峪寺),征集一些和尚来看管。但后来和尚也因距村落太远,不方便,陆续下山,于是翠微寺逐渐荒废。3. **明清及以后的村落发展**:    - **清代的村落**:清朝中期,秦岭各峪白莲教徒打着“反清复明”旗号纷纷起义,清廷进行镇压,清理山沟零散户,集中到有保甲的大村。嘉庆年间出版的《长安县志》将黄玉寺、黄峪口两村附在山外的乔村名下。此时村民的先人从四面八方来此开荒种地并落户,村子逐渐形成一定规模。    - **现代的变迁**:20 世纪 60 年代,黄峪寺村称为红寨大队;80 年代又改为皇峪寺,后错写成黄峪寺一直沿用。2005 年后修通入村路,但仍是简易沙土路。2008 年汶川地震后,2012 年 8 月国家实施移民搬迁政策,将黄峪寺村搬迁至滦镇下滦村以北。

如今,黄峪寺村虽然村民已经搬迁,但这里保留着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吸引着大量游客和历史文化爱好者前来探寻。



( 本文作者 : boron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