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野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 热门景点 > 欧洲景点 > 正文

欧洲景点

青州龙兴寺北齐佛造像。

东风 2024-09-06欧洲景点
……

Chinese Sculpture

the Beauty of Northern Dynasty

青州龙兴寺佛造像之美


青州之名,始见《尚书·禹贡》:“海岱惟青州”,为古“九州”之一,大体为渤海以南、泰山以北,占据今 山东省的大部区域。青州在十六国后期属南燕,后入东晋版图,继属刘宋,至北魏时,青州又从南朝归入北朝。
龙兴寺自南朝刘宋元嘉二年(425)创建佛堂肇始,迄至明朝洪武元年(1368)被改作城隍庙为止,其间历经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北宋、金、元诸朝代,有着长达近千年的历史。


“青州模式”的地域特征在北齐时期有明显的特征,佛,菩萨眼角上翘,并呈月牙形微笑,造像面容较之前的更显亲切,随和,更容易引起观者共鸣,富有人情味,一改肃穆庄严的宗教气氛。北齐佛像大多呈现“秀骨清像”细长的颈部,头部趋于丰圆,头部比例相对突出,佛衣的刻画简洁流畅,多有通体彩绘的方格图案(井田式袈裟便是其中一种), 有的方格内绘有人中像,但这也是后期才有的一大特色,据说跟当时帝王崇信‘华严经’有很大关系。
个人认为,古青州地区地处南北朝战乱时期,东面临海,与海上往来通畅,皇家和平民崇佛气氛浓重,当时 印度的造像风格也对此地产生了影响。从对佛窟造像特征来看,有些佛衣应是受到了印度当时的影响(犍陀罗风格和笈多),身穿“通肩式”袈裟(佛像胸腹部分有带结和无带结两种形式造型)的佛立像,右袒式”袈裟(右领襟敷搭左肘),佛像衣纹呈U字形细线,衣薄贴体,有种曹衣出水的轻薄感又富有立体的透视感,仅在领口、袖口、下摆边缘依稀可辨几丝透明衣纹。这种青州本地所产的石灰石上雕凿而成,石雕技艺和艺术审美的完美结合,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了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令人叹为观止。
人们在苦难中寻求内心的平静,在战乱的火光中勾勒出跨越时空的线条…也因此,悄悄埋下了艺术审美的时间胶囊。   贴金彩绘石雕佛立像 北齐(550~577) - 菩萨像 -青州龙兴寺窖藏出土的佛教造像中很大一部分是以单体立姿圆雕像为主。佛衣轻薄贴体,衣褶纹理简洁,面相丰满圆润,宽肩隆胸,身材健美且富有动感,刻划出优美韵姿。菩萨像多头戴宝冠,宝缯垂肩,身披繁复的璎珞,满身雕饰华丽,将菩萨的立像显得更加风姿绰约。龙兴寺出土地这些佛像之所以极富盛名,也是因为这些佛像大部分还保留着原来的彩绘和贴金。彩绘的颜色有朱砂、宝蓝、赭石、孔雀绿、黑、白等天然矿物颜料。有部分造像躯体或衣饰上甚至还有用各种颜色绘制的人物故事画面。贴金部分主要为佛像皮肤裸露部分。另外,菩萨像、供养人像、飞天、火焰纹、龙、莲等也有贴金。   贴金彩绘石雕菩萨立像 北齐(550~577) 贴金彩绘石雕思维菩萨像 北齐(550~577)
- 微笑的力量 -这是东方最美的微笑,澄澈、宁静、安详,脸庞上带着洞察世间一切的神情。秀骨清像中,双目低垂,神情慈爱,仿佛在诉说所经历的沧桑过往。北齐后期的造像风格发生了变化,背屏式造像几乎消失,单体圆雕造像发展起来,且在体态服饰等方面与以往造像形成强列对比,这种造型整体简洁明快的造像新风在佛和菩萨像上表现得十分典型。尤其在佛像上表现的更为突出,其宽肩、隆胸、细腰、体态健美;衣裙质薄透体隐现肌体,少雕饰或不雕饰衣褶的做法成为“青州风格”北齐新样式的典型特征。   彩绘石雕佛立像 北齐(550~577) 头光 高浮雕背屏式青州佛教造像中年代较早的是北魏晚期至东魏的作品,其中绝大多数是带有背屏的造像,佛像大多着宽袍大衣,衣褶厚重,身材单薄,肩部低垂,颧骨微突,形象清俊儒雅,史称“秀骨清像”。 高浮雕背屏式一铺三身像,由主尊两侧的倒龙口衔莲花、莲蕾形成二胁侍普萨基座的造型,成为“青州风格”佛教造像引人注目的标志性特征。   贴金彩绘背屏式佛菩萨三尊像 北魏晚期至东魏 尼智明造像 东魏天平三年(536)
贴金彩绘背屏式佛菩萨三尊像 北魏晚期(500~534) 韩小华造弥勒像 邢长振造释迦像贴金彩绘 东魏天平三年
残缺之美    石雕卢舍那法界人中半身像 北齐(550~577)    贴金彩绘石雕佛立像 北齐(550~577) - 飞天 -飞天是佛教造像艺术中的经典形象,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用以表现空中飞舞的神,梵语称神为“提婆”,因“提婆”有天的意思故译为“飞天'。与其他受限于宗教教义约束的佛教造像相比,飞天可塑性强且不受限于空间,所以在石窟艺术中有多样而活泼的表现形式。从石窟造像的演变中,飞天形象也呈现不同的特征,而此时的飞天已经经过了一定的演变,服饰和神态更轻盈。龙兴寺出土的北齐东魏造像中,飞天的刻画还是很精美的,以火焰纹背屏为底,立体刻画出的飞天体态轻盈,姿态飘逸,每个飞天所持不同乐器,丰富的面部表情,中间托起佛塔,表现出仙乐飘飘之感。 - 蝉冠菩萨像 -蝉冠是汉代官员头上所戴的冠,上有蝉饰,并插貂尾,因此也称“貂蝉冠”。在古代,蝉冠被看作是权力和显贵的象征。在佛教中,蝉纹蕴含着轮回之意,是一种稀少而尊贵的装饰物,全世界现存的“蝉冠菩萨”只有两尊,另外一尊据说在山东博物馆。这尊蝉冠菩萨体态婀娜,衣饰华美,头戴高冠,嘴角微翘,面含笑意,造型十分轻灵精巧。因头冠上有一只蝉,故取名“蝉冠菩萨像”。因为双臂残缺,因此这尊造像又有“东方维纳斯”的美誉。从面部线条看,此佛像应该是东魏时期作品,一起来感受一下,跨越了1500多年的东方维纳斯的微笑。   菩萨立像 北魏晚期至东魏 The End.( 本文作者 : jannyzh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