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野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 热门景点 > 欧洲景点 > 正文

欧洲景点

探访陕州隐士魏野及其草堂

东风 2024-08-30欧洲景点
   我喜欢巷子,喜欢巷子里悠长的故事,喜欢巷子里的民俗风情,喜欢巷子里曲径通幽华木深的意境。兴许,漫步巷子能够不期而遇那位“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

我喜欢巷子,喜欢巷子里悠长的故事,喜欢巷子里的民俗风情,喜欢巷子里曲径通幽华木深的意境。兴许,漫步巷子能够不期而遇那位“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里的诗人;兴许,“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原本思忖着上官巷子里该有不少上官姓氏,魏野草堂总该有不少魏姓后人,“跑下沟(跑驾沟)”又做何解?其间又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请随我历时7h2.2万步一起探访陕州隐士魏野&魏野草堂。
受“ 三门峡姓氏文化研究群”昵称“兰溪”老师连载魏野诗分享,遂安步当车探访魏野草堂。网上几眼浏览,得知魏野草堂位于今三门峡经济开发区三里桥村上官巷84号。得意地思忖着:即使位于市区内找到它应该不是个事儿,遂决定步行探访,一来锻炼了身体二来还达成探访之目的,何乐而不为。建设路市一高、上阳路、和平路、公园路、崤山路,很快便抵达自以为是的目的地——崤山路与上官路交叉口。沿上官路逐个门牌辨识84号。先是一路南寻,一无收获,再转身北寻,仍无果。思索片刻,继而又折回南向认真察看:上官南路、39号、186号……。往往来来几趟丝毫不见进展。嗯,另辟蹊径找到三里桥村或者草堂路是不是应该更接近呢。

上官路与五源路交叉口右转沿五源路寻觅,中途也咨询了几位,竟然对魏野草堂全然不知,三里桥也说听着熟悉,具体位置模糊,唉,看起来,古村落文化地名文化的探索与弘扬任重而道远啊。我也被搞的有点懵圈,绕着上官路、五源路、虢国路、甘棠路、崤山路间来来回回寻寻觅觅,脑海里竭力回忆着昨晚我家老李同志查询 地图时的蛛丝马迹,嗯,有了,魏野草堂应该位于标志性建筑海线联大酒店西北方向。大方向确定,又问了三位在峡打工的民工,手一指西走不远右手一个胡同就是。谢过路人,兴奋的直奔胡同口而去。 曙光在前头,右手侧已看到一个清晰的标志牌——三里桥(崤 山南路)户棚改造项目,三里桥村已在眼前,魏野草堂还远吗?! 沿胡同由南向北迂回而上,转过弯来视野豁然开阔,但触目皆是正在拆迁中的建筑垃圾各类拆除设备,一边是高楼拔地而起一边是正在消失的城中村的落寞。传统与现代,隐逸与张扬在此碰撞,恰此时匆匆的我来了。村中仅有一家齐姓还在老院中挣扎着不肯离去。
进村几步便是三里桥村村委。村委大门虽说敞开,但因周六静无一人。正好进入一睹其风貌。一块文化栏中记载有三里桥村简介:“三里桥村位于三门峡市区西部,东起大岭路,西至草堂路,北临黄河路,青龙涧河绕村南蜿蜒而过,因村中一座小桥距陕州古城(今陕州风景区)东城门三里而得名。三里桥按自然地理分布共分三个自然村(上官村、三里桥村、上河村),5个村民小组,463户,2469人。居住面积约20公倾,属典型的城中村”。呵呵呵,直到这一刻才算是对三里桥村的位置和辖地有了感性上的认知。整个村委大院四周均布置有各类内容的文化墙,转身其间被浓郁的文化氛围挟裹。美哉,三里桥城中村。
事实上三里桥村名由来已久,在漏泽园墓地北宋出土的一块墓志中早有砖刻“三里桥”字样。三里桥指从古陕州城东门到村里的一座三孔人行桥之间的距离是三里而名。历史上三里桥村还有叫过齐家渠(村中齐姓的确拥有一定人数)。很早以前,三里桥村由三个自然村组成。一个是三里桥,一个是上官村,一个是临泉村。三里桥、临泉自然村在南,紧临官道;上官村在北,地势高些,就是魏野隐士居住过的地方。那时的上官村人烟稀少,金线渠从魏野草堂崖下通过。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魏野故居院落仍有人居住。
通过三里桥村党支部干部包片党员包户一览表得知:村中设置五个组,每组均由多姓氏人群构成,有高、董、齐、杨、宋、张、王、孙、杜、党、韩、陈、郑、梁、赵等等,还真是个多姓氏大融合村落。 村委北邻是三门峡鹏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魏野花园项目部,城中村的改造正在如火如荼深入中。古老的三里桥村落正在渐行渐远,但是从其“魏野花园”名称不难看出村委一班人的智慧和高度的文化自信——在即将消失的村落里给村民们留下一点乡愁和记忆。如果您能在百忙中挤出点滴时间,请尽早来这里感受它的过往哈。
继续北向上坡,转角处有新发现:三门峡市移民村后扶工程三里桥村道路排水路灯改造,它向路人提示三里桥村还是一个博大包容的移民村,难怪姓氏繁多。另外在这里发现了“上官巷121号”和靠崖窑洞民居院落。此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把“上官巷84号”擅自篡改为了“上官路84号”,呵呵呵,就那还是搞了一辈子设计当下仍退而不休的资深“砖家”,大意啊。这种事儿如果发生在新品研发上,那还了得?! 此处是个三岔路口,必须咨询去向。经与村中偶遇的赵苏强老师交流得知,东去不远最破旧的一处房子就是上官巷84号魏野草堂,老百姓叫它魏野庙或魏野祠堂。果然东去约100m左手侧便是我找的很辛苦的上官巷84号魏野草堂旧址。
《直隶陕州志》中的草堂春晓插图。
这里遇见一位近七十多岁的高姓老师,咨询得知:魏野草堂旧址距金线渠高差约6米左右,直线距离不到30米,原来家里人洗衣服用水等经常到金线渠这里,然后将衣服随手凉在渠旁边的草丛上自然风干,很是随意。他还说,魏野去世后魏野子魏闲在今第二印染厂门前盖了小草屋居住,后来还有不少人到二印门前探寻过遗迹。但魏野后人何时离开却没有资料显示,如今上官巷中魏姓了无一人,好不失望。他还清楚的记得,金线渠从今六峰路半坡通过到今大岭路进入梁家渠,梁家渠到三里桥过甘棠路架的是土砖桥渠,人可以从其上通过。陕州八景(崤陵风雨、洪岩秋霁、岘山烟霭、金沙落照、绣岭云横、草堂春晓、茅津夜渡、禹门积雪)之一的草堂春晓早已不见当年胜景。如今正在被鳞次栉比的城市方块楼所替代。 “跑下沟”在城市建设中修成了甘棠路,三里桥的那座桥也被高档酒店代替,唯有近十年来新开通的草堂路尚还告诉人们这里从前有过一位著名的隐士。 魏閑(九八○~一○六三),字雲夫,陝縣(今屬 河南)人,魏野子。不樂仕進。仁宗皇祐二年(一○五○)(《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七○作三年)賜號清逸處士。嘉祐八年卒於家,年八十四。事見《傳家集》卷七八《清逸處士魏君墓誌銘》。《宋故清逸处士魏君墓志铭并序》中有:“以熙宁二年闰十一月庚申,葬君(闲)于平陆县冀鸣乡吴张村中左社,来求铭”的记载。在司马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七十七有《清逸处士魏君墓志铭》一文。魏闲墓志由司马光撰。墓志用青石制作,基本是正方形,有盖。纵76cm,横81cm,厚15cm,志盖篆刻15字,文曰“大宋故清逸处士魏君墓志铭”。墓志边缘作线刻蔓草纹,志文为楷书,共30行,每行5—28字,共672字。据说此墓志于清光绪初年在平陆县旧城东北2.5公里关家窝村附近出土,当系出于墓葬中。到民国11年(1922年),曾有人欲以30元银元将此墓志买去,被当地群众发觉后扣留,以后嵌在平陆县第一高小墙壁上。"**"期间,墓志由县中学教师用泥封蔽于墙壁之内,因而幸免于破坏,后交县文化馆保存至今。
访陕郊魏疏(即魏闲)【宋】范仲淹——贤哉先处士,天书召不起。云夫嗣孤风,复为隐君子。有石砺其齿,有泉洗其耳。下瞰红尘路,荣利无穷已。孜孜朝市人,同在风波里。大为高士笑,誓不拾青紫。我亦宠辱流,所幸无愠喜。进者道之行,退者道之止。矧今领方面,岂称长城倚。来访卧云人,而请益诸己。得无长者言,佩之玉非美。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 苏州吴县(今属 江苏苏州)。北宋时期杰出的zz家、文学家、军事家。
景德二年(1005年),魏野46岁。好友司马池(司马光的父亲)进士及弟。魏野写诗《贻司马池》、《送司马池归夏台》(司马池当时还未入官)。魏野写诗道:“他时驷马乘如祖,莫忘今朝跨骞驴。”司马池后来任过四个知州。司马光出生之年,正是魏野去世之年。但魏闲与司马光友善。
杨倩描主编的《宋代人物辞典(下)》载:魏野有子魏闲(980—1063年),字云夫,性不嗜酒,谨洁守法,以清吟名世,不乐仕进。皇祐二年(1050年)赐号清逸处士。张毅、于广杰《宋元论书诗全编》有咏魏闲(一首)的诗:《大谏诗笔因题绝句》:“文如吐凤笔如龙,珍重华林墨尚浓。清气已销名迹在,世间谁复继仙翁。”。魏闲三娶,曰藏氏、赵氏、皇甫氏。有男一人,曰樵,有女三人;有孙二人:曰潜、泽。嘉佑八年(1063年)八月癸未终于家,年八十四。司马光铭其墓。民国《陕县志》卷十七:“魏闲字云夫,野之子。少喜诗,学古琴,不乐仕进。皇祐二年(1050年),仁宗祀明堂,诏求遗草莱年耆德茂者,直史馆李昭遘荐闲再世有高节。上嘉之,赐号清逸处士。”。程应谬著的《司马光新传》中记载:“给假告归,过陕州访魏闲,有《游三门开化寺》、《谒三门禹祠》、《宿魏云夫山庄》诸诗。”。司马光著的《司马温公集编年笺注(2)》中有诗《寄清逸处士》:“乡树三摇落,临风歌式微。徒嗟俗缘重,端使素心违。茅阁松杉冷,山园药草肥。不能如海燕,岁岁一西飞。”图为魏野草堂旧址。
魏野草堂是北宋著名隐士魏野居住过的地方,在今三门峡市经济开发区三里桥村上官巷84号。据《宋史》记载,魏野草堂“手植竹树,清泉环绕,旁对云山,景趣幽绝”。魏野自己动手凿土为窑,号称“乐天洞”;前有草堂,弹琴其中,每日与过客居士饮酒赋诗,见时纱帽白衣,出则骑乘白驴,不求闻达,独嗜吟咏,好不潇洒自在。
魏野生活在北宋,文才出众,他的诗集《草堂集》有十集,引人注目。他的性情正如他的名字,不愿受到外来的拘束。他没有把自己的才学当作上进的敲门砖,引来荣耀,而是不张扬,过着恬淡的隐居生活。他住在离古陕州城三里的郊区,远离闹市。挖孔窑洞栖身,称“乐天洞”,自号“雅堂居士”。平时以编织草鞋为生,闲暇读书、写诗、弹琴,养了群仙鹤,过着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他在诗中写道:“达人轻禄位,居住傍林泉。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
魏野虽然过着平淡的生活,却掩盖不了他熠熠的光华。寇准罢相之后任陕州知州,对魏野的学识十分推崇,经常拜访他。魏野就劝寇准,“好去天上辞将相,归来天地做神仙”,像他那样做一个无拘无束的人。寇准官复原职后,向宋真宗推荐了魏野,而魏野却对皇帝的使者避而不见,表现了不攀龙附凤的高洁情操,赢得了世人的敬仰。

魏野草堂的门前,一辆大卡车两辆轿车妥妥的横在门前,挡住了去路。临路有一排房子,是砖瓦房,两扇铁门紧闭,隔绝了外部的世界。正如魏野耐得住寂寞,无论外部世界风云变幻,闲看云卷云舒。西邻的女主人是吕相林的儿媳正在门前热情搭话。她说,几年前还有人问津,现在没有人管了。院子里除了一孔坍塌的破窑洞,什么也没有了。不过她家的院子里,有一孔窑洞属于魏野草堂的。我随她来到窑洞前,看到一孔很古朴的窑洞,窄小的木门、木窗,包括它用的青砖规格沧桑感十足,现在基本见不到了这类老窑洞的门窗及物件了。
透过上官巷84号铁门上的小方孔,看到院内荒草萋萋,目光顺着杂草的缝隙,隐隐约约可以看到窑洞遗迹存在。在一般的人看来,杂草丛生是荒芜,是败落;在魏野的眼中,说不定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呢。我想,几百年前魏野的院落中,一定有旺盛的野草滋生蔓延,翠绿把朴素的院落点缀出勃勃生机,一群仙鹤在草丛中自由地出没,这才是真隐士的真性情。据说,宋真宗看到魏野草堂的自然风光,十分羡慕,让画师把草堂景致描下来,挂在床前,每晚入睡前就要看看,可想草堂的自然景观是多么美妙。照片为现今魏野草堂坍塌窑洞遗迹。
高老师继续讲述着草堂故事。村中有几位乡贤级人物即居住西邻的吕相林吕相厅兄弟和东邻的齐老先生,多年前致力于魏野草堂保护一事儿。尤其是吕相厅和齐老先生读过私塾,在魏野草堂上过学,喜爱写诗词,对魏野及草堂的事知之甚多,十分崇敬,主动保护魏野草堂。每到春节,老人就要亲自写幅对联贴上去。高老师知道的一些陈年旧事有些也是从两位吕姓先生那儿听来的。三门峡日报也曾多次报道过他们,但不知何故终是眼前一派残迹。如今,老人已作古,草堂几近无人过问。当即咨询吕姓后人也留下了联系方式,待来日专访。照片为高姓老师。 咨询的赵姓高姓两位老师不约而同指向了上官巷的一位宋怀义老师,不假思索,继续探访。南北分支一小巷的南端一隅,小院安静优雅,颇有几分隐士草堂韵味。这便是我要找的宋怀义老师居住的小院。 听说我的来意,宋老师十分高兴,许是有着共同的兴趣与爱好,我们二人似乎是久违的故人谈笑风生。聊天内容涉猎广泛,应有尽有,不经意间一个低头我的脚脖处竟然有五六只蚊子在饱腹,而我却全然没有平素常那种奇痒难耐的知觉,一时间没有想明白何故,哈哈哈。小院内,古渠边(宋老师的家南院墙紧邻金线渠,但比渠高出约3m),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就连我们交流的地点都极富诗意和浪漫。 ( 本文作者 : 15839818119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