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野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 热门景点 > 欧洲景点 > 正文

欧洲景点

燕子岩需绕行

东风 2024-08-05欧洲景点
……

中国很多地方都有燕子岩,如 广东省 清远县燕子岩、 广西白治区 桂林市燕子岩、 贵州省赤水市丹霞燕子岩、 湖南省 郴州市燕子岩、湖南省 娄底市宜章县燕子岩、 江西省上犹县平富县燕子岩、江西省赣县燕子岩等,难以胜数。

福建省 龙岩市永定区培夫镇孔夫村燕子岩风景独特,以“洞中多石燕”或“洞口有石如燕,悬栖岩侧,绝肖”而得名,位于铜鼓山北麓,是新罗区与永定区的界山,与新罗区红坊镇的板子斜村、东肖镇的隘头村两地毗邻。

龙年七月的大暑,阳光明媚,天气炎热。在孔夫村四房的公路边,有一块巨大的岩石,上面刻着燕子岩。

旁边一块石头,刻着“瑶善路”。2016年12月,福建瑶池集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廖晓枫来到燕子岩,现场捐款三百万元,用于从脚通往燕子岩庵堂的盘山公路硬化,以及雕刻两尊汉白玉观音,并建一座观音池。

“瑶善路”由此而来。

沿着公路向上行走,路径指示明确。

往上走,山路曲折,林深茂密,清新凉爽。

透过树木缝隙,左边为狮子峰,右边为象子峰。狮象争逗,嬉戏,叫做狮象相戏。狮子峰下有一块岩石,叫狮宝岩,上面的庵堂,以岩石为名,叫狮宝岩,狮象相戏也叫狮宝戏岩。

沿路上行,树林深处有一休闲步道,2017年竣工完成,只是行人稀少,落叶很多。

再转两道弯,便是燕子岩寺。不见山门,只见一座寺庙,叫做天王殿,里面供奉弥勒佛。

天壬殿下面刻着“燕子岩寺”,下面是一个大大“福”字。

天王殿对面,是新建三层斋堂。

从斋堂往上观看,狮宝戏岩,更近,更清晰一些,但“狮宝戏岩”景色却受到限制。

山坡边,斋堂横梁下,有木鱼和铜钟,木鱼撞钟,当当当响起,可以提醒时间到点。

对面的东和山上,树木葱茏的山顶下,也有一座庵堂,庵名直接取为东和山。

走过天王殿,沿宽敞台阶上行,风景独好。

路边的山坡有一块岩石,像古代猿人,一双猿眼怔怔看着游人。

旁边那块岩石,叫做象鼻,长长的鼻子沿山坡伸展而落。

往上走,便是枫樟恋。

枫树与樟树本是一对恋人,枫树为帅哥,樟树为美少女。帅哥为了不使心爱的少女离开自己,硬生生长出一根叉枝,紧紧将情人搂抱在一起。真是郎有情,妹有意,相生相爱一百年,终成眷属。

上行,上面的观音滴水池外坪伸展出来,稍加改造,便是一个理想的休憩室,里面原汁原味的岩石,经过修整,变成绝佳风景。

走出来上行,路边的紫薇树,生长在岩石缝隙,根系发达,就像一只龙,头埋入土,吮吸山坡里的水分,龙尾很多,枝繁叶茂,又像长颈那双长长的鹿角。

上面就是观音滴水池,原来是一处水池,游人扔入铜钱,借此祈求观音菩萨保佑家人平安幸福。

旁边的岩石像瀑布、像海浪,让人充满相象空间。

沿观音滴水对面的山路下行,一块岩石伸出壁外,像燕子嘴巴,又像燕子尾巴。有人说,这块燕子石就是燕子岩名称的来历。也有人说,这些伸展外面的石头,就是狮子凶狠的爪子。

上面的这块岩石,在没有建造庵堂之前,与其他连在一起的岩石,整体观看,就是一只雄狮,两脚踩踏一块宝石,叫做狮宝岩。上面建造庵堂后,名称直接取名为狮宝岩。因为山中有狮宝岩,所以这座 山峰就叫狮子峰。

转回来,上行一段路程,就是狮宝岩。由于树木茂密,从旁边观看,已经很难看出庵堂建造在岩石上的景观了。

狮宝岩庵,坐西向东,其间主要供奉观音菩萨。1988年12月17日,被永定县确立文物保护单位。

狮宝岩内,有一块碑文,叫做《狮宝岩记》,由康熙年间举人,孔夫上林人林桢在雍正二十(1824)所写,文中提到了燕子岩八景,分别为狮宝戏岩、松荫曲径、龙洞滴珠、断桥虹拱、天梯一张、龙涎玉滴、炼砂丹灶和草临墨池。

据说,用手杖杖击庵里地板,会发出“嘭嘭嘭”声响,庵堂下面似乎是空的,可是经历三百多年,狮宝岩庵仍稳稳当当。

从狮宝岩庵的左侧上行,很快到达仙人洞。

据说,洞中常有仙人居住而得名。仙人洞宽阔,外宽内窄。

洞顶有三个矩形壁洞,左为漏盐洞,右为漏米洞,中间的称为“仙人伞”。

传说,很早以前。燕子岩附近的村民需要米和盐时,就会向仙人祈祷。仙人握着雨伞,用杵捣盐樁米,白盐和白大米就从洞里漏出,需要多少,它就漏出多少,不多也不少,恰好够食用,决不浪费。后来,有一个贪官,私自用杵樁米和盐,贪得无厌,并将多余的大米暗中高价出售,中饱私囊。仙人知道后,及时制止,从此出米洞和出盐洞再也不漏米和盐了。

仙人洞壁上还有一幅画,叫孔雀开屏,向游人展示美妙的姿势。

走出仙人洞,紧挨着的是龙宫洞,也是外宽内窄,据说,以前是龙藏身之岩洞,比仙人洞要大许多。

洞顶悬挂一副龙肝,从侧面看,又像一个舌头,叫做龙吐舌头。

龙宫洞内,还有一副龙肺,像模像样,谓之“龙献肺腑”。

岩壁上有一个龙胆,摸上去,感觉湿漉漉的。

由于龙洞内不断滴水,也叫龙洞滴珠。人工砌筑而成的水池,专门用来承接洞顶滴落的玉珠。

龙宫洞和仙人洞的地面,常有几粒燕子屎。据说,石燕白昼飞出,夜晚飞入居宿,燕子屎时不时便洒落洞里。

洞的深处,有一处出口,游人可以从此攀爬出去,叫做一步 登天。

旁边又有一只乌龟把守龙门。

从龙宫洞往外看,牛角翘起,远处树木绿意葱茏。

从龙宫洞走出来,上行几步,便是天灯洞。

岩洞左边呈彩虹形状,上面石块平铺成桥。右边两块岩石垂直断截成两半,叫做断桥虹拱。

断桥虹拱上面的这块岩石,有人说是麒麟,在燕子岩四周献瑞。

断桥虹拱右边的这块岩石,像一只蟾蜍远望天空,也叫金蟾望月。

断桥虹拱左边的这块岩石,有人说,是一只小狮子,凶狠威武,睁大眼睛,建筑猎物。

移步下行走入虹桥,却是一个特色鲜明的岩洞。

洞内一孔,弯弯曲曲,空气从上流入。中午时分,洞顶一缕阳光直射而入,就像天灯悬挂,点亮岩洞,叫做天灯洞,也叫天梯一线或为一线天。

洞内岩壁上,一个身穿洁白衣裳的美丽仙女飘飘欲飞,翩翩起舞。

仙女对面,一只麒麟爪子,应该是断桥虹拱上面那只麒麟的脚。

一步登天的外面像一个女人的生殖器,叫做生命之门。

天线一梯出口,洞门普通,岩石的树木却很有特色。

岩石外面生长许多紫薇树,造型各异,令人充满想象空间。

这棵紫薇树,婀娜多姿,像是一个美妙的少女。

这棵紫薇树的树根像一只慢慢蠕动的虫子。

燕子岩的紫薇树造型奇特,来源于一个传说。

某年夏日,一个和尚背着一对紫薇树枝,云游四海,走到燕子岩。因为天热口渴,便到离燕子岩庵堂不远的一处木屋,请求赐水喝。木屋四周岩石如壁。屋内两人,一个中年,一个老者。灶台上的铁锅烧着开水,发出“嗤嗤”声。中年人唉声叹气,面呈忧色,连声说道:“造孽!造孽啊!岩石虽多,却难生树木!”老者热情和尚坐下喝茶,请他放下背上紫薇树。和尚摇摇头,依然站立。老者从木屋角落处取出一包珍藏许久的茶叶,分一些茶叶给和尚。中年人坐在桌上一边喝茶,一边感叹道:“没有树木,哪来的水?怎么遮挡毒辣的太阳?”和尚一直站立,使用自己带的陶钵从铁锅里舀取开水,放入茶叶浸泡,时不时吹气,独自品尝茶水。不久,和尚走近灶台,俯身向前,掀开锅盖,准备舀水,灶台内的火苗掠出,背后的一枝树苗被烧着了。老者着急,站起身来,提醒道:“师父,你身上的树枝被烧着了。树被烧死了!赶快离开灶台!”和尚满不在乎说:“不要紧!不要紧!”反手拍背,摸摸身背后的树枝,身上的紫薇树上的火苗自然熄灭,树枝没被烧焦,反而生出更多绿叶,变成另外一种形状。中年人好奇问道:“师父,这是什么法术啊?”和尚说:“生也造型,死也造型。”老者问道:“师父,你背上的紫薇树可以在岩石上生长吗?”和尚笑了笑,说:“当然!”他走出岩洞,将紫薇树插入洞外的石缝中,又用自带的衣钵从屋前山坑里舀些水浇树,很快长出新叶。

几天后,更多的紫薇树在岩洞外的四周缝隙中神奇生长,造型奇特。

这棵树的树干与树叶,形象平平,但是,树根却生长在岩石中间,而且将一块岩石紧紧搂抱在一起,叫做树 抱石。

天灯洞外,树木茂密,荫蔽凉爽,山路曲折,以前叫松荫曲径。

由此向南,可达燕子深宫,里面仍有石桌、石凳等,石燕还有洞内飞来飞去。

可惜,由于近期雨多,有些塌方,无法向游人开放。

走在仙人洞、龙宫洞、天灯洞上面的山坡山路上,有一处凉亭。

绕行而走,却见一处弥勒石像。

往下走,便是八仙池,八仙雕塑很小,看着不起眼。

走下来,狮宝岩右边,依山势砌筑成一道长石墙,前面平台上便是灵岩洞。灵岩洞,不是洞,而是一座供奉玉皇大帝和七仙女的道观。

相传,七百多年前,燕子岩有七个仙女,变化为七只白鹭,飞到 漳州市南靖县县奎洋镇一处密集树林中,当地猎人用猎枪打,怎么了打都打不着。有一个道人做了梦,看到七仙女下凡,便发动当地人筹建天庭宫,将七仙女供奉于内。大阿姐是圣祖真仙,最小的老妹用麒麟当座骑,叫麒麟仙。清雍正初年(1723年),孔夫二房篾匠师傅到奎洋做工时,每天朝拜天庭宫之七仙女。年底,他挑着担子转孔夫过年。路上发现,麒麟仙就藏在箩筐内,赶紧将七仙女送转天庭宫。行开天庭宫,发现麒麟仙还藏在箩筐内,反复多次。马上想到,麒麟仙是想跟他转回老家,遂将麒麟仙带回孔夫,供奉在灵岩洞内。

灵岩洞的左侧有一个景点,叫倒吊金龟,也叫仙人吊龟。

从灵岩洞右边沿阶上行,当年的巨岩遍布石壁,已经塌方,甚是可惜。

杂草丛生处,仍可见巨石凌立。

拾阶而上,这块巨石上的两孔就是粗壮水牛的两只眼睛,活灵活现。

这块巨石伸出壁外,可以叫磐石凌空。旁边许多动物直伴,栩栩如生。

往上走,又有生长在岩石缝隙的紫薇树,形状又与刚才不同,展现独特性。

山路曲折,林荫密布,以前叫松荫曲径。随着时代的变迁,松树已经让位于形状各异的紫薇,就叫紫薇曲径,更为合适。

岩壁上的这个天然蛋洞,有人说,这是一只巨龙屁股翘起时下了龙蛋后形成的,叫龙蛋洞。

一个龙头伸长脖子,嘴巴张开,垂涎滴水,落在下面一个盘子,叫做龙涎玉滴。

再上走,行人稀少,草木茂盛,感觉有些荒凉。

燕子岩的最高处,海拔767米,上面一个气象站,从此一边可达朱中坑,还是属于孔夫村,另一侧可达新罗区红坊镇的板子斜,叫做一山跨两区。

从另一侧往下走,山坡陡峭。

走到一个蓄水池下,有一块岩石形状与众不同。这块岩石远看像平铺,其实凹凸不平,有的像笔架,有的墨盘,有的像桌子,有的像凳子,叫做草临墨池。

据说,乾隆进士、翰林王见川游览燕子岩时,专门坐在此处,有感而发,写出《夜游燕子岩》诗:

月欲穿岩窦,停云不敢留。

灵光和石激,清影引人幽。

反侧迷昏晓,凄凉混夏秋。

举头天外想,蜗壳转潜蚪。

沿台阶往下走,又是一番景象。

路中心,三根长藤垂落于地,地面一个圆盘,叫做三藤箩筐荡秋千。

往下走,又有巨岩伸展壁外,比先前看到的更大,也叫磐石凌空。一只老鹰嘴巴弯曲,寻找食物;另一只老鹰则紧闭尖嘴。

岩壁上的两个孔,有人说,这是太白金星的炼丹炉孔。

路边,这块孤零零的岩礁,像是被太白金星炼丹时扔掉的残砂碎石。

下行台阶,又有一处景点,九只狐狸伸展出头,尽情展示其美妙的身姿,向游人争相邀宠。

穿越这个岩洞,转过身来,又是一种景象,一只龙抓手伸展入土,像要支撑身子,又像要抓住什么东西。

这块岩石像一群动物,龙头、牛头、马头垂产,奇形怪状,让人叹为观止。

下行走到天王殿,结束燕子岩的环绕。

绕走其间,深切感叹燕子岩鲜明的特色,岩石造型奇特、山势天设地造,树木形状怪异、石洞幽暗深邃。

如果你有兴趣,有必要抽出时间来游览一番,好好品味燕子岩的特点、文化与故事,必然收获满满!


( 本文作者 : 路口风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