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野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 热门景点 > 欧洲景点 > 正文

欧洲景点

面纱之下,印度之美。

东风 2024-08-01欧洲景点
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她 泰姬陵「 印度 有什么好玩的?」 新德里 ▲一分钟登上印度火车。 泰姬陵▲没有人不认识这座建筑,完美、永恒的泰姬陵(Taj Mahal)。 要...……

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她

泰姬陵

「 印度 有什么好玩的?」

新德里

▲一分钟登上印度火车。

泰姬陵

▲没有人不认识这座建筑,完美、永恒的泰姬陵(Taj Mahal)。
要么喜欢它,要么讨厌它——大部分人对 印度 的态度,在两者之间摇摆不定。对于我也是一样,转换目的地的时候,不断被混乱刷新着脑海中的认知和底线,当离开这个地方的时候,又充满了无限的留恋。

德里红堡

▲红堡前,老德里两人推着一辆故障车。
大多数人对 印度 的印象都不好,它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令人神往的泰姬陵,它的另一面——脏乱差以及各种奇葩的传说,早已盖过它声名显赫的一面。
「 印度 是我最喜欢的国家,没有之一」。一个游走40国的 旅行达人这样告诉我。她已经看遍万水 千山 ,眼睛里闪烁的光让我觉得 印度 是一个神奇到会发光的地方。

德里画廊

▲老德里,人狗共眠,距离世界级的红堡700米而已。
走遍世界的老王要去 印度 商务考察,趁着这个不可多得了解 印度 的机会,我奋勇报名做了跟班。
将近两周的时间,一周游玩,在历史文化 金三角 德里、 阿格拉 、 斋普尔 驻足;另一周,在几乎见不到外国人的 印度 城市考察 印度 砂岩和瓷砖,了解 印度 底层工厂生存状况,去供应商家中做客,偶遇 印度 婚礼,也看到极度贫困的家庭。

顾特卜塔

▲古迹中的建筑学户外课堂。
一切充满了矛盾、混乱与无解。

Delhi 时空穿梭在德里印度 时常让人感到意外,对初次到来的我们,所见所闻颇具挑战性, 印度 的贫困令人震惊,街头的密集的人群让人感觉到窒息。

新德里

▲一分钟迷失在老德里。

但是当你慢慢观察会发现,这里是一个交织着激励、挫折、迷茫和兴奋的地方。

德里画廊

▲老德里,街头小吃。
老德里和 新德里 共同构成了 印度 的首都,这座城市的总人口超过 澳大利亚 ,是全世界人口最多、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世界人口排行:1、德里2700万,2、 上海 2500万,3、 北京 2200万)
在它纷繁芜杂中蕴含着无数个致美的时刻:飞机从古老的印有伊斯兰花纹的古塔上空经过,苏菲派的祈歌悠扬回荡,男孩在阳光下展示着俊朗的面容。这些致美的时刻拥有让你暂时忘掉污染、忘掉混乱的魅力。

顾特卜塔

▲飞机飞过拥有800多年历史的顾特卜塔。

顾特卜塔

▲镜头前的 印度 男孩。
如果只在景区游览,干净整洁的程度会让你觉得是在 罗马 或 西班牙 的某个历史遗迹之中,而走出景区,可能过一条街的距离,真实的 印度 就会回来。
印度 人似乎不会做面子工程,也不避讳被世界各国的游客看到他们最真实、最接地气的样子。

▲ 新德里 的擦鞋匠,擦一双皮鞋的回报是20卢比(人民币2元)。
时空穿梭在德里切实可行。
当你坐上汽车就像进入一个时间机器,在混乱而高效的道路上穿梭。说到 印度 人开车,各种复杂路况超越 中国 ,两个车道可以并排三辆车,三个车道可以并排四辆车,彼此之间距离很近。

▲ 印度 极少见到吸烟的人,女人吸烟似乎只有在首都才能见到。
有些车为了方便在紧密的车流中行驶,会把后视镜卸掉,不知道他们如何控制变道的时机和距离。道路上也充满了「陷阱」,摩托车、tutu车、牛车、行人、以及逆行的上述所有交通元素,让初来乍到的乘客感到紧张。

▲没有后视镜的车,你会开吗?
就是这样的混乱,却很少发生事故,大家彼此保持默契,没有人突然变道和刹车,让混乱中有一丝畅快。

新德里贾玛清真寺

▲世界级的贾玛清真寺,屹立在混乱之中,这一切很 印度 。
旧德里是我见过的最最混乱的地方,堪比90年代的 西安 康复路和 广州 火车站。世界级的红堡和贾玛清真寺就在混乱的中心,方圆几公里的区域,工人们拖动一袋袋香料、人力三轮车无序穿梭,闲人或走来走去,或三五成群看着大街。
你会深刻的感受到这是一个人口大国,一个缺乏管理的、发展落后的人口大国。

德里画廊

▲老德里,搬货的人,
大量的廉价的人力资源,让这里一切都靠手来完成。
如果步行这个区域,就会发现更多—— 比如 我们。在Uber司机因为堵车无法接近贾玛清真寺,他将我们放在了距离贾玛清真寺有1.2公里的地方。这1.2公里穿越德里最热闹,也是最混乱的地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德里画廊

▲老德里的街巷中有各种街边美食,
本地人吃的不亦乐乎,我们不敢去品尝。
混乱到什么程度?
本来就只有两个车道,左右两边被停着的各种车,汽车、tutu车、三轮车、牛车占据大量空间。还有等待拉活的司机、放学的学生、讨价还价的客商、搬运货物的工人、路过的游客、看热闹的闲人...全都聚集在路上,即使这样,仍然有淡定的人可以躺在三轮车上露天睡上一觉。

德里画廊

▲老德里,算账的人坐在车上,
车就停在马路中间,这是一种常态。
人行道呢?类似骑楼的人行道很窄,很多位置被街头小吃摊所占据,散发着香味,但没有外国人敢品尝。在这里走上1公里见到的东西就像平时走10公里,难度也很大,但是非常有趣。

德里画廊

▲在 印度 很容易就可以拍到颇仪式感的画面。
与旧德里连在一起的 新德里 ,道路宽阔、相对现代化,殖民时期的建筑林立,人们从容的在街头漫步,享用各种美食。
印度 的贫富差距,可以从 Select City Walk(直译为选择的城市走廊)说起。名字起的毫不掩饰「选择」之意,深得 印度 上流社会的欢迎。

▲高档餐厅中的 印度 人。
这座全首都最豪华的 Shopping Mall里,衣衫褴褛者会自知之明不来参合,里面各种白富美,外面各种豪车等待接人——同样来自于贫苦大众的司机们,一边将宾利擦的一尘不染,一 边和 街边的「黑车」司机聊着天,互不越界又彼此融洽。

▲很想知道车主在混乱中行驶时的心情。
Select City Walk 比起国内的商场在规模上略有逊色,对于看惯了奢华的我们来说,里面不能说多么高档,品牌不见得多么奢华,但英文普及程度甩我们好几条街。
似乎这里每个人都能说流利的、标准的英语,包括客人、服务员和保安。一楼的乐高活动,主持人用英语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三楼的Papaya餐厅,前台服务生的英语好到令我汗颜。
对了,还在这里喝到了 印度 最好喝的 蜂鸟啤酒(kingfisher Beer)。

▲镜头前的 印度 女生。
所以不必望而却步,德里是一座屡遭重创又重获新生的城市,帝国的残迹几乎遍布每个街区,以至于如此精彩纷呈,仿佛自成一个国度。

Train 来印度怎能不体验火车?说起 印度 的火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印象,很多人挂在车厢外的情景,似乎是最多被提起的。
印度 是铁路运输大国,各种车次、车厢混杂,旅客很多,可以看出来是大多数人首选的交通工具,火车开行中不关门,或者门很容易打开,当你想吹风的时候可以自行打开车门,感受湿润的风。

新德里火车站

▲德里火车站,跨越铁轨上车的旅客。
印度 火车速度不快,站台长,有的站台可达1公里以上。火车进站时会缓慢的「遛」一段,不下车的人会挂在车门向外张望,下车的人可以随意跳上跳下——反正速度很慢。

新德里火车站

▲每列火车都有几个向外张望的面孔。
在 印度 坐火车,有一些熟悉的感觉。车站与火车车厢与80-90年代的 中国 春运有些相似,人多且无序, 大城 市之间火车准点程度较高,但是车厢编排十分混乱。

新德里火车站

▲夕阳下的安检员。
车厢等级跨度较大,从两人的一等座包间,到铁质座椅、拥挤的低等级硬座,用钱这个筛子过滤出人们到底属于哪个社会阶层。并且硬座和卧铺之间不连通,物理隔离,中间没有连接 通道 ,就像延续几千年的种姓制度,想要跨越等级,连门都没有。
在 印度 ,人们根据自己种姓有着高低之分。低等的姓氏认为这都是命中注定的,自己不配拥有高等的东西。

新德里火车站

▲一等卧铺的外国游客。
从德里到Agra,是在 印度 第一次乘坐火车,带着朝圣泰姬陵的期待和对 印度 火车的好奇去体验。
最震撼人心的是两座火车站外广场(或称之为街道),人口密度,混乱程度一开始令我们感到危险,但实际上没有治安失序的情况发生。小摊、人流、车流交织在一起,拉座的司机不厌其烦地推销自己,我们担心陷阱太多不敢尝试。
其实有点像90年代末,每个城市最乱的是火车站,很多城市的公安局甚至成立站前分局专门管理火车站的区域。

新德里火车站

▲ 阿格拉 火车站外,你能相信泰姬陵就被建造在这里?
火车站没有大型的候车室,站台很长很宽敞,人们在站台上候车,晚上铺个毯子就能睡觉,老人小孩都是这样。还好 印度 纬度较低,冬天也没有那么冷。

新德里火车站

新德里火车站

▲火车站是开放式的,只要你愿意,没有无法到达的地方。
在 印度 坐了三次火车,一次3小时,两次过夜,整体感觉没有想象的坏。
一等空调卧铺,包间空间较大,安静,床铺较为宽敞,每个乘客都是新换的单子,舒适度较高。 印度 的仪式感随处可见,每个一等座乘客都有一个折叠桌子,专门用餐或者工作。

新德里火车站

▲二等车厢的旅客。
二等座空调卧铺相对来说人稍微多一点, 印度 轨道较宽,排列方式比较特别,一侧和我们国家的火车一样是4个铺,另一侧顺着火车还有一个上下铺。感觉这个等级的车厢比较人性化,只要掏了相应的钱,可以几个人挤在一个卧铺,只要自己不觉得挤,列车长是没有意见的……
印度 火车上的餐很便宜,100卢比一份盒饭,有馕、米饭、咖喱和蔬菜。
在一列火车上,遇到了两名给领导做护卫的卫士,实枪核弹和我们聊天。眼看快到饭点了,级别高一点的卫士背着枪要到我们包间里坐坐,我们欣然答应。不一会,订餐的人来了,问我们要几份饭,我们看了看这位卫士。他倒是毫不客气,说要5份(我们有4人),5份就5份吧,反正也不贵,就当请他了。
半小时后送餐的人来了,只给我们送了4份餐,我们正想理论为什么少送一份,送餐的人说,那位卫士在前一节车厢就把他那份拿走啦。看来 印度 卫士收入也不高,能蹭一顿是一顿。

▲低级别车厢的乘客。
低级别车厢大多数是本地人乘坐,还有一些体验生活的西方 背包客。没有空调,白天很热晚上很冷,我们没有体验,只是拍了些照片。

▲普通车厢的乘客。
不得不说的是,在火车和地铁,都设有女性专用车厢,到站后有警察进车厢检查,我亲眼看到警察把一对情侣中的男生赶下车。当然,对于高等级一点的车厢不分女性专用,但是在考虑到一等座包间这种私密空间的时候,铁路部门会优先把女性安排在一个包厢之内。

▲女性专用车厢。
似乎每个列车长都喜欢拍照,似乎每个列车长都会让我「等一等」,然后整理好他的领带,穿上他的西装,拿起红绿旗帜,好好摆个pose。

▲「讲究」的列车长穿上西服,
拍一张定妆照。
很多人会问:你们为什么不坐飞机?我们去的不全是省会城市, 印度 密集的铁路网更加方便。

Children 免费教育中的失学儿童
坐着火车来到了Kota, 拉贾斯坦邦 南部的一个工业城市。这座城市距离一个 印度 虎保护区很近,但几乎没有游客光顾这座城市。

▲Kota街景。
在 新德里 见到的 印度 已经很接地气,在Kota,又刷新了对 印度 的认识,这是跟团或者走景点了解不到的。
人们常惊叹于 印度 的历史建筑和宗教文化,也无法避免的惊叹于这里的贫穷。不是亲眼所见,就无法感受。

▲ 印度 教育免费,但是这些笑起来非常纯真的孩子,仍然不去上学。
Kota是一座工业城市,以石材闻名于世。与其说是工业,不如说是散布在城乡间的采石厂与石材加工厂,供应天然砂岩用于 印度 的市政,以及布置西方人精美光鲜的庭院。
这里的生活还不及庭院光鲜。几个不上学的孩子在空地上玩耍,他们的父亲在对面的石材厂做苦力活,月收入10000卢比(1000人民币),母亲不工作,靠这些收入支撑家庭。

▲ 英国 人最喜欢的砂岩中的简陋「灶台」。

▲ 帐篷撑起的空间是他们的家,内部仅有床、毯子和简单的锅碗;饮水储存在罐子中,羊在床榻上晒着太阳。
孩子们很好奇我们的到来,不会英语只能用微笑交流。 印度 实行免费教育和医疗,可以保证每个适龄儿童都可以上学。而很多家庭宁愿让孩子当童工赚点小钱,也不愿去免费的学校中读书。
这样的孩子分散在 印度 的城市与乡间,无法决定自己的出生,亦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

▲不 富裕 ,但很快乐,任何地方都可以跳上一曲。

India Family 干净、整洁、温馨的印度人家来Kota,是因为老王的供应商小V的工厂在这里。小V是一个90后,父亲是警察,退休后投资了一个石材厂,由小V和弟弟一起经营。

科塔

▲一分钟走入印度家庭。

借老王的光,有机会走入小V的家,小V算是 印度 的中产阶级,有产业,聪明勤奋,有想法,懂互联网,向国外出口产品,生活水平在当地不错。

▲小V可爱的女儿,她的梦想是有一辆奥迪。
这是一个7口之家,小V一家三口、小V的父母、小V的弟弟和弟媳,住在一栋房子里。房子是三层独立的房屋,一层是客厅、会客室、祈祷室和厨房,有一个大大的院子;二层是四间卧室,有一个很大的阳台晾晒衣服;三层是三间房子,房子整体面积还不错。
进房间要拖鞋,屋内收拾的很干净,物品规置的很好,与外面的脏乱差一门之隔,仿佛不是在 印度 。小V说, 印度 的大部分女人是不工作的,每天在家做饭、带孩子、做家务,所以家里比较整洁。
刚一进门,女主人就开始忙着准备早餐,丰盛的点心、米饭,再配上好喝的玛莎拉蒂(Masala Tea)。

▲小V的媳妇和弟媳一起准备早餐,同住屋檐下,和谐之道很重要。
印度 人做事很有仪式感,端水一定要用托盘。如果在 印度 人家做客,水和茶是不断的。
在家里吃饭,主人为了表示欢迎,第一口是要一个个喂着吃,刚开始觉得很奇怪,后来习惯了就入乡随俗了。喂的饭是同一碗吗?不是,每人一份饭,主人会拿起你的那份来喂你,吃饭是分餐制,即使是咖喱也是用公勺盛到自己的碗里,还是比较讲究卫生的。

▲丰盛的早餐,清淡,甜咸皆有。
来到 印度 人家里,更了解这里的生活。 印度 给人的感觉是,酒店、自己家、景区、公司,都收拾的干干净净,物品摆放有序,洗手间一尘不染,但是进入到公共区域就是原始状态了,地下扔的什么都有,也没有人打扫。公共管理缺失,似乎没有专门的部门来管理市 政和 街道卫生,市民也不讲究,随地乱扔垃圾。

▲周五 印度 教寺庙的祈福。
第二天又来小V家吃晚餐,主食是各种各样的饼,女主人一边烙,这边的男士们一边吃。配菜有蔬菜(生的黄瓜、洋葱、胡萝卜、番茄)、各种口味的咖喱和米饭。 印度 人比较重视家庭,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用餐是很温馨的时刻。
对于 印度 教徒来说,周五是一周 中非 常重要的时刻,晚上小V开车带我们开车去了一座 印度 教神庙。这座神庙屈居一座四层楼中的一层,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独门独院,而它的旁边是养羊的羊圈,羊油味儿是不是的飘来。

▲外国游客很少的Kota人,遇到我们有一些内敛。
比起 新德里 、 斋普尔 这些 旅游城市,Kota更加安静和舒适,没有那么多对待游客的套路和心机,可以放下任何的包袱。

▲女人居家,男人工作,裁缝都是「大老粗」来做。
这一篇从在 印度 的感观说起,有些矛盾,有些真实,有些沉重。 印度 的低收入人群生活不易,人越多的地方穷人越多。
能靠自己奋斗成为上流社会的人都是赢家,在底层活着的人仅仅是为了活着。对于有钱人来说,也无法避免的在尘土飞扬、垃圾满地的城市中生活,他们只有想尽一切办法,让下一代去国外发展,寻求更好的生活。

印度那些至美的时刻

「不可思议的 印度 」「Incredible India」,不只有贫穷和混乱,美轮美奂的建筑和令人心动的时刻令人难忘。
对于游客来说,当你认为自己正要揭开 印度 最隐秘的面纱时,它却用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提醒你,也许今生今世都无法看清它。
事实上,对 印度 的探索是一种永无止境的揭秘之旅,而这正是让许多人无法自拔的原因。旅途上充满无尽的探索和不可预知性,那些不经意地经历的时刻,会足矣改变你对世界的看法,以及你与世界的关系。

简塔曼塔天文台

▲古 印度 智慧结晶——斋浦尔天文台,包括世界上最大的日晷,十二个代表十二个星座观测仪器,
被用于研究占星学。
有朋友问:既然 印度 这么现实,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旅行者,它的电影如《摔跤吧,爸爸》为什么那么富有情感呢。
「不可思议的 印度 」「Incredible India」,不只有贫穷和混乱,美轮美奂的建筑和不可思议的时刻刷新着人们的认识。

阿格拉堡

▲夕阳时分,站在 阿格拉 堡(Agra Fort)远眺泰姬陵,两座世界级古建筑同时俘获你的心。
行走 印度 两周时间,觉得这是一个很有仪式感的国家。虽然脏乱差,拍出来的照片却很好看。同行在 英国 留学的晓博说: 印度 就是简配版的 英国 ,它在模仿 英国 ,但又没有 英国 那样高的标准,于是就成了 印度 特色。

顾特卜塔

▲触摸历史的痕迹。
在 印度 时光的遗迹会让你留恋,但这里还有比建筑奇观更令人神往的地方。这里沙丘与丛林并存,骆驼队与野生虎齐奔,闪闪发亮的珠宝和手工艺品同时耀眼,撩人心动的色调和多姿多彩的文化都让你对它刻骨铭心。

Taj Mahal 泰姬陵美丽动人的传说虽然泰姬陵家喻户晓,但仍有人在我朋友圈留言:「泰姬陵不是在 泰国 吗」?
这种常识性错误也不怪他,毕竟没有人能将泰姬陵的纯洁和完美,与现代的 印度 联想在一起。即使我站在泰姬陵的面前,也不相信这个国家的人曾经是这么的讲究。

泰姬陵

▲对称之美在这里发挥到了极致,建筑的四个侧面完全相同,四座40多米高的宣礼塔也完全一样。为了防止一旦发生地震,高耸的宣礼塔会向外倒塌而不会砸向珍贵的泰姬陵,四个宣礼塔略微向外倾斜。
有一些懂行的朋友问我:「同是白色 大理 石建造的建筑,泰姬陵美,还是 阿布扎比 的谢赫扎伊 德清 真寺美?」
这两者都是人类建筑的奇迹。然而泰姬陵是世界上永恒的、完美的、最对称的建筑物。它远远超越艺术和建筑本身,成为对崇高爱情伟大称颂的标志,这一点上说泰姬陵的建造价值和意义远超谢赫扎伊 德清 真寺。

泰姬陵

▲泰姬陵1983年入选世界遗产,它的建造动用了 印度 、 中亚 、 欧洲 20000人的参与,历时22年完工。
泰姬陵的主人——蒙塔兹·马哈尔——这位 印度 王后拥有波斯血统,童年时美若天仙,深受国王沙贾汗爱戴。当沙贾汗国王远征时,她也随军而行。在途中,她不幸生病,死于第14个孩子出生的时候。

泰姬陵

▲透过西侧以红色砂岩建成的清真寺欣赏泰姬陵。
悲痛欲绝的国王忍受不了丧妻之痛,他的健康一日不如一日,对其妻哀悼整整两年,并禁绝宫内所有乐事和活动。根据当时王后的遗愿,国王要求无论在观念上或是美感上,都要建造一座无与伦比且象征永恒的纪念碑。

泰姬陵

▲泰戈尔这样描述它:永恒面颊上的一滴泪珠;它的建造者沙贾汗国王这样描述:日月为之落泪。
整栋建筑的原料是白色的 大理 石,取自于 印度 的马科拉纳市,其他原料如红色砂岩也从 印度 其他地区调运。
很多宝石、石头、金子、银子、钻石、翡翠、红宝石和蓝宝石都是从海外如 中国 、 缅甸 、波斯、伊拉克和 欧洲 等地运送而来,2万的工人几乎用时22年才完成。

泰姬陵

▲拱门上装饰非常丰富,以碧玉镶贴工艺制成的漩涡花纹,手写体《古兰经》经文写在穹顶上。
充满魔力的泰姬陵诱惑着旅行者们奔向 阿格拉 ,如同飞蛾扑向一团美妙的火焰。虽然对于泰姬陵的美丽被传颂的铺天盖地,但人们对它的赞美绝非夸大其词。

泰姬陵

▲据说泰姬陵完工后,沙贾汗下令斩断参与建造工匠的双手,以防止他们再建造出与之媲美的其他建筑。谢天谢地,这个故事毫无历史依据。
美轮美奂的泰姬陵是全世界最美的建筑,既是祭奠死亡的陵墓,又是缅怀爱情的纪念碑。
泰戈尔将它描绘为『永恒面颊上的一滴眼泪』,吉卜林形容它是『世间一切至纯之物的化身』,而它的创造者沙贾汗国王则说它令『日月为之落泪』。

泰姬陵

▲白色 大理 石非常适合拍照。

泰姬陵

▲泰姬陵的主题建筑坐落在一个突出的 大理 石平台上,因为地势较高天空成了唯一的背景,这样的设计堪称绝妙。日落时分是一个梦幻的观赏时间,可以在亚穆纳河欣赏它的全貌。
每一年都有超过 阿格拉 总人口两倍还多的游客走入泰姬陵,只为在一生之中亲眼看看这座众人心目中的世界最美建筑的芳容。

Jaipur 粉色之城斋普尔 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它属于 拉贾斯坦邦 ,这里生活着拉起普特人(Rajputs),他们认为自己是太阳、月亮和火焰的后裔,一千年前开始统治这里。
莫卧儿王朝对 拉贾斯坦邦 的统治,写满了反叛、起义和不幸,多个城市的臣民宁愿集体自杀,也不愿意低头。

▲风之宫殿(Palace of the Winds), 斋普尔 地标,那些如蜂巢般的窗户,既可以通风,也是王室中女性成员观看城市生活和游行的窗口。

▲当我正要自拍,毫无征兆的走过我的镜头,你看到我了吗?
毋庸置疑, 斋普尔 是一座有韵味的历史城市,也是通往 印度 最令人神往之邦的门户。这座城市街道异彩纷呈却又混乱无比,同时交织着令人心醉神迷的古老建筑和现代风景。疾驰的公共汽车闪避着闲逛的骆驼,从容不迫的人力车让众多摩托车无可奈何,无处不在的Tutu车时刻在寻找着乘客。
在这片混乱之中, 斋普尔 光辉灿烂的往昔岁月,如同一座相对平静的岛屿,唤起人们对另一种生活和另一个世界的向往。

▲ 斋普尔 街景。
作为 印度 第一座有规划的城市(1727年),成为18世纪城镇规划的奇迹。1876年为了迎接 威尔士 王子(后来的 英国 国王爱德华七世)的到来,整座旧城被涂成了粉红色,代表热情好客的传统。如今,法律规定旧城中的所有居民都必须保持房屋的粉色外墙。

▲ 斋普尔 街景。
街道将粉色之城划分成整齐的矩形,每个街区都有所属的行业,这些都遵从古 印度 建筑学专注Shilpa-Shastra关于城市区域的严格准则而建造。整个城区被带有垛墙的城墙包围,城墙每隔一段都有一扇宏大的城门。

▲手工艺品街区的店铺,
父亲(左侧白衬衣男子)带着三个儿子经营这座店铺。
最喜欢的还是 斋普尔 的巴扎,颜色鲜明的纺织品、传统尖头鞋(Jootis)和芬芳的香水成为当地妇女们的最爱,而另一条街的珠宝市场,可以找到珠宝商和金匠,以及正在制作上釉工艺的工匠们。这种及其光滑惊喜的工艺品,是 斋普尔 的特产。

▲带着面纱劳作的女子。

▲非常传统的缝纫业。
斋普尔 是 印度 的购物天堂,世界各地的生意人蜂拥而至,采购 拉贾斯坦邦 各地出产的首饰、珠宝、纺织品和手工艺品,但是必须大刀阔斧的砍价。
整座城市仍可分为不同的传统工艺区,Bapu Bazaar有许多沙丽和纺织品;Johari Bazaar和Sireh Deori Bazaar则是珠宝首饰集散地;Kishanpol Bazaar是著名的扎染制品集散地;Nehru Bazaar有非常多的Jootis传统鞋子出售。

▲城门洞内的店铺。

Jantar Mantar 古代的天文杰作
斋普尔 得名于它的建立者——天文学家和伟大的战士杰伊·辛格二世(Jai Singh II,1688~1743年),11岁时他继承了王位并在1728年修建了一个拥有各种稀奇古怪巨型雕塑的天文台。

简塔曼塔天文台

▲天文台的建造和观测仪器显示出古 印度 人的惊人智慧,他们很早就具有了观测天文的科学知识。
碧绿的草坪上,散布着众多奇形怪状的砖砌建筑,世界最大的日晷,精准的观测设施体现出古代 印度 人民的聪明和智慧。
简塔· 曼塔 天文台的天文仪器观测三类主要的天球坐标系统:地平坐标系统,赤道坐标系统和黄道坐标系统。在天文台的天文仪器中,有一台名为卡 巴拉 (Kapala Yantra)的观相仪可以对两种天球坐标系统进行转换。

简塔曼塔天文台

▲你知道这些仪器是做什么的吗?
一个成27角、27米高的晷针一这个数字就是斋浦尔的纬度。它投下的阴影每个小时会移高4米,可以协助计算当地时间和子午线时间,以及测量天体的某些数据, 比如 赤纬(一个天体与天体赤道所形成的角距)和高度。
至今它仍被天文学家们使用,在6月或7月的满月时分,人们也会汇集在此,因为据称它可以帮助预测当地的雨季降水量,因而可以得知庄稼是否会丰收。

( 本文作者 : 1024小虎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