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野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 热门景点 > 欧洲景点 > 正文

欧洲景点

他念他翁山,杜鹃花开,赴一场山海之约。

东风 2024-07-30欧洲景点
从香格里拉一路向北,奔子栏、白马雪山、德钦县城、飞来寺,飞来寺必须停一下,好容易等到 卡瓦格博露出真容,错过了可就难得再见了。回忆上次来雨崩转山,神...……
从香格里拉一路向北,奔子栏、白马雪山、德钦县城、飞来寺,飞来寺必须停一下,好容易等到 卡瓦格博露出真容,错过了可就难得再见了。回忆上次来雨崩转山,神山躲得严严实实,把脸上的帘子垂着,完全不顾及我们这群大老远来朝觐的人们的心念,这回可算是对我们网开一面了,只把大家激动得要蹦起来。
香格里拉“桑珠别院”里正在绘制唐卡的画师
队伍在香格里拉汇合的客栈,感觉很不错
我也露个脸吧
清晨走在214国道
明永冰川衬托的卡瓦格博,可惜还是没看个明白
过了明永冰川,车子开始下坡,进入澜沧江干热河谷,前面行程里的动人美景不复再有,眼前看到的,就像一个长满赖子的脑袋一样的山体,灰不灰黄不黄的土地上,稀稀拉拉偶尔长出几簌灌木。路边山体的切面明显可以看到那一颗颗拳头大的石头,与其周围似乎一点粘性也没有泥土互相牵扯着,包裹着,等待着一阵风或者一阵雨,它们扑将下来,将道路封堵。好在我们一路顺畅,过了 佛山,没多远便进入芒康,这里是 西藏。
到西藏了,队员们甚是欣喜,好几个不曾入藏,今日闯入了人生的新境地,不拍照留念哪里对得住这片土地。西藏,我终于来了!我真的到西藏啦!
坚韧不拔的梅儿
第一次走上四千米的酒悦
十几分钟的路程,车至盐井,路口左转进入驶向加达村的岔路。在看澜沧江边,一排一排的如土家吊脚楼般的建筑比比皆是,却又不是吊脚楼那样充满人气,“那是废弃的盐田”,司机师傅解除了大家的疑惑,并答应带我们去对岸的盐田去看看,反正时间还有的是,从盐井这边上山顶就是今日的终点,也是这次 徒步的起点,拉岗村。
澜沧江右岸废弃的盐田
过了澜沧江上的大桥,就到了加达村。这里也算干热河谷里难得的一块绿地,于是就形成了一个小村落,村子里几乎没有物产,只出产盐,两边很规矩地摆满了盐田,盐井这地名大概出自于此。这里的盐有三种,盐田产出的最表面一层白花花的是白盐,这是销往各地供人类食用的;白盐下面略微偏红色的一层,是供村民们洗浴泡脚用的红盐;最下面的一层,颜色更暗,那是交给牲畜们食用的黑盐。走入小村子,遇见的男女老少,无不推销自家生产的白盐。商店里的柜台、小屋的窗台、各种车辆的货架,都是白盐售卖的展示平台,这里产出的是纯天然的食盐,无任何添加,如果非要说有什么添加剂,那也只有村民们劳作时的汗水。
左岸正在使用的盐田
盐的生产过程是很科学的,深度接触盐田,这才感觉到劳动人民的智慧。那一大片吊脚楼上面是分割成几个平方米的小块盐田,每一小块盐田都是粗大的枕木加上各种树枝铺垫,再以当地的泥土调和好覆盖在表面,抹平,晒干。枕木下一根根两米多高的木桩将盐田沿着周边稳稳地支撑起来,木桩在下方围起一个水池,水池用以储存和沉淀从盐井里抽上来的饱含盐份的井水。再看江边几个长得像小矮烟囱似的玩意,那是二三十米深的盐井,几根管道从上面伸出来形成输送到每一块盐田的主管网,于是,盐业生产具备基本条件。
盐田的下面,诉说着岁月
盐田下方的蓄水池
盐井的水抽到蓄水池,再输送到盐田,经过三五天的阳光照耀,蒸发掉水分,盐田突然变白了,那白色的东西,是盐。这完整的生产过程似乎没有丝毫科技含量,古老而朴实,可是澜沧江边的盐井,江水从井边流淌,却从没听说江水会渗入井里;那一片一片盐田的搭建,其选址和建造工艺又无不显示出这里的人们对自然的理解和尊重,新的盐田反映着自然对人类的馈赠,而那些废弃的盐田却诉说着人定胜天的荒唐。
收获
看着这大片的盐田,我为当地的村民感到庆幸,这从古及今流传下来的制盐方式没有受到人为的破坏,各种专家的指导也还没有顾及到这里,多半因为这地方环境恶劣,不受人待见吧。真希望这里的人们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这制盐的传统方式一直延续下去。
上山,去拉岗村!昨晚的风呼啸了半宿,几乎要把拉岗这一排如同部队营房一样的客栈屋顶给掀了,彩钢瓦哗啦哗啦的,带着城市里的娇气,在这房间里能睡着可真是不容易。早晨不到六点,天刚放亮,屋外的动静就逐渐大了起来。还好,队员们的睡眠没有受到恶劣环境的影响,到底都是些常在山里转悠的老油子,没有那么多挑挑拣拣,早早地就起床收拾好了重装包,等待马帮的到来。邓珠媳妇做的早餐很简单,稀饭和面饼,从盐井将必须的生活物资运到拉岗,汽车从山脚不停地走“之”字,五百米的垂直上升,实是不易。昨日上山坐着邓珠开的车,七弯八拐的,心被吓飞出去几趟,这样的路就别挑剔早餐的味道了。昨日邓珠下山,又给队伍带来了两位队友,一位名叫清风,神一级的存在,已独自在外游荡了二十多天, 他念他翁出山后老公来接人,你怎能如此自在;另一位名叫军哥,一个在“磨坊”里混迹多年的老驴,高大魁梧,身背一个45斤的重装包,看那健硕的身形,心生敬佩!
简易的客栈
邓珠是山下加达村的人,跑上山顶做了拉岗村的上门女婿,小伙子能吃苦,难能可贵的是他会说汉语,村里与外界的交流,不懂汉语简直寸步难行,于是他念他翁户外线路有人要来,多半是与他联系。和他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但是我能感觉到他的存在,对其他几位村民弟兄的影响,他带动了拉岗村的部分经济,周围的村民们对他尊重有加,只是遗憾我们这趟穿越,他因为还有其他队伍的接待任务而无法与我们同行,媳妇带着我们进山,顺便负责我们两天的餐饮。
清晨的拉岗村
清晨的阳光很柔软,照得山顶只有几户人家的拉岗村显得无比静谧,难得几片平地上种出的麦子绿绿的,柔柔的阳光精准地抹在麦苗上,把那点绿衬得勾人眼球,我像一个酒桌上喝了不少的主儿,盯着那一块看了半天,就要被这点绿色放倒了,我得快些离开。
我就这样慌张地离开了拉岗,走在队伍的最后。村子背后山谷里飘着一条白色的带子,从前方的山顶直到山下,那是冰山融水向下流动的印记,今天的行走是顺着这条小溪一直向上向前,终点一字泵营地,海拔四千三百米,爬升高度八百米,还算轻松的第一天徒步穿越开始了。
前期的机耕道
走上乱石路,不多远便进入了原始森林,粗壮挺拔大松树、随手可摘的松萝、时不时翻起白浪的溪流,在这景致里行走,轻松惬意。蓝天大哥是队伍里年纪最大的队员,此刻像个孩子,处处都是那么新鲜,拍照,无所谓艺术,我能来,就必须带点东西回去,如实记录行程,以后翻看会有多少乐趣,妙味!快点,老婆大人前方呼唤,你看他老胳膊老腿的,屁颠屁颠也蛮迅捷,到位了,拍。美丽的知姐这么摆那么拍,要求还不少,这是想把你老公累坏呀,那老大哥也是任劳任怨,咱真的是管不着,人家神仙眷侣夫妻恩爱,秀一秀应该的,羡慕去吧!
不知疲倦的老大哥
老大哥家的媳妇儿
咦,黄色的 高山杜鹃,这是啥时候跑出来的?见过红的白的,头一回遇上这黄色的花儿,队友们比我还激动,想来大家都一样就这么点见识,只差要薅起一大捧抱着就走。晃过几颗杜鹃,前方还是,再往前,老天,我们无意中闯入了一片高山杜鹃的世界。这黄色的花还没看够,红的、白的、粉的,都来了。站在一个略微平坦的台阶,看周边 山峰下,除了立壁千仞的岩壁上无法生长这高山杜鹃,其他的地方满满地全是盛开的杜鹃花。我很奇怪 雪线周围的山体,到处都是流沙般的碎石,这杜鹃是如何在碎石里生根开花的,而且居然开出个漫山遍野。
高山杜鹃以其花朵大颜色鲜艳而深得人们的喜爱,在家乡的神农架区域,每年五一前后,总有许多队伍为了去看生长在海拔近三千米的高山杜鹃,不辞辛劳地在那山里爬高上低。走到这里,才发现家乡的杜鹃全然无法与眼前的世界摆上一个层面,那边的杜鹃如小家碧玉,扭捏、遮掩、躲藏,这边的杜鹃,是海!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绵延不绝。我受宠若惊,只因这些花儿。
头一天的行程不长,也方便大家适应一下四千多米的海拔。走过左边山坳飞出的一条娟秀的小瀑布,不多远便到达了营地。
多么美的营地呀!溪流从太阳落下的方向缓缓流出,在营地旁边蜿蜒扭动,各种颜色的花儿簇拥着我们即将在此停歇的草地,阳光正好,远远的山体阻拦着像被刀砍掉了下面的部分,而无法直接照射到营地,走进花丛里发发呆,或者水边小坐,用清冽的溪水浸泡双脚,何尝不超脱!到饭点再吃一顿不用自己动手的,邓珠媳妇做的饭菜,这可是四千三百米的野餐,没有酒都很醉人。
一夜无话,队员们对这里的高海拔没有不良反应,强大!
( 本文作者 : 蛇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