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野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 热门景点 > 欧洲景点 > 正文

欧洲景点

桐城派重要象征,桐城福地,桐城文庙。

阿狸 2024-07-15欧洲景点
      文庙是用来纪念和祭祀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寺庙建筑,同时也是一座学宫,肩负着弘扬读书、教化育人的使命。      文庙在历代王朝更迭中又被称作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庙,孔庙,但以“文庙”之名最为普遍。最早的文庙出现在公元前478年,到了明清时期,每一州、府、县治所在地都有孔庙或文庙。目前国内保存较好的文庙有300余座,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1座,桐城……
文庙,是纪念和祭祀我国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寺庙建筑,同时也是学宫,承载着弘扬学问和教化民众的重任。历史上,文庙又称作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庙或孔庙,其中“文庙”最为常见。最早的文庙可追溯至公元前478年,明清时期,几乎每个州、府、县都有孔庙或文庙。目前,国内保存完好的文庙有300多座,其中21座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桐城文庙便位列其中。南京夫子庙、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和吉林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
桐城文庙,又称“圣庙”,坐落在桐城人民广场北端,坐北朝南。整个建筑群以大成殿为中心,沿中轴线对称分布。前院包括门楼、棂星门、泮池、泮桥及两侧厢房;后院则有大成门、东西庑、月台和大成殿。占地415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3平方米。文庙始建于元代延祐年间(1314—1320年),至今已有近700年历史。最初位于东门外,元末毁于战火,明洪武初年迁建至今址,之后历经19次修缮。文革期间受损严重,1985年进行了第20次修缮,直至2018年再次整修,形成了现在的面貌。
桐城文庙无需门票,但需登记,早上9点才对外开放。进入文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楼,为80年代重修,三开间亭阁式建筑,装饰有60多幅人物花卉图案,精致细腻。门楼两侧配有石鼓,门楼上“文庙”二字出自赵朴初先生之手。
各地文庙布局大致相同,门楼两侧是红色宫墙,镶嵌“宫墙万仞”石刻。宫墙前的草地上,有一石龟,可能是赑屃驼碑的底座。棂星门是汉白玉四柱三开间的石坊,宽8.2米,中柱高5.3米,边柱5米,正中横梁镌刻“棂星门”三字。棂星代表谷神,象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棂星门象征着对孔子的尊敬如同祭天。棂星门内是第一进院,正中是泮池和泮桥,与大成门相对。
泮池呈半月形,设有砖石拱桥“泮桥”,又称“状元桥”,周围以汉白玉石栏杆环绕,均为明代遗迹。在过去,只有取得“秀才”以上学位的人才能通过泮桥进入大成殿祭孔,其他人须绕行泮池。许多桐城名臣硕儒,如“天启六君子”之一的左光斗、“百科全书式”哲学家方以智、“父子双宰相”张英、张廷玉以及“桐城派”鼻祖戴名世、方苞、刘大魁、姚鼐等,都在成名前走过这座桥祭孔。
泮桥栏杆上的小石狮子造型可爱。从泮桥上回望,棂星门和文庙门楼清晰可见。东西两侧有青瓦白墙、红柱厢房,分别是桐城派和黄梅戏艺术家严凤英的艺术生涯展览馆。
过泮桥后是大成门,三间面阔,两间进深,抬梁式木结构,悬挂“圣集大成”匾额。门厅前后设壁隔内外厅,中间主门两侧立有石狮,两侧侧门各置石鼓。通过大成门,下台阶,再上台阶至月台。月台中央的汉白玉石雕称为“丹陛石”,上面精雕龙凤戏珠图案,生动逼真。月台周围设有白玉雕花栏杆,挂满了许愿牌,尤其是高考学子的愿望,其中一块写着“考上国防科技大学,保家卫国”。
月台北端矗立着大成殿,是一座木构架抬梁式大殿,清代重修,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宽24.2米,深15米,通高17米。其梁架结构和斗拱技术体现了宋辽金元时期的建筑风格,特别是宋代斗拱大木技术,在安徽省极为罕见,对古建筑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大成殿内“大成殿”匾额为清雍正皇帝亲笔,源自《孟子·万章下》,赞誉孔子集古代圣贤之大成。门头“与天地参”四字为乾隆帝题写,赞扬孔子品德与天地并列,取自《礼记·中庸》。殿内供奉孔子及其四配、十二哲。孔子居中,上方有三层方形藻井,不同于一般大殿的圆形藻井。康熙御书“万世师表”赞扬孔子的教化,乾隆题“化成悠久”以示儒家学说深远影响,雍正题“生民未有”表示孔子前无古人。孔子身着天子服,四配和十二哲则穿公侯服。四配为颜回、孔伋、曾参、孟轲,十二哲包括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有若、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颛孙师、朱熹。朱熹是唯一非孔子弟子的“十二哲”,体现了其特殊地位。
桐城文庙,作为桐城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和“桐城派”的象征,历史上与儒学学宫融为一体,对形成“桐城派”和桐城崇尚文化、重视教育的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这里,岁月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文都的辉煌绵延不绝。
( 本文作者 : $随风随缘 )